说辞:“同情”

2021-02-12  本文已影响0人  化浊

“同情”一词,人尽皆知。人们一般用此来表达对人与动物的怜悯与哀悼。

然则,人之“同情”,有时并不共通,却会因人而异。即对待同样一件事,有的人会产生同情之心,有的则不会。

比如一个人走在大街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人们的反应是会不同的。有的朋友会因同情而感难过,有的朋友则会哈哈大笑,颇觉有趣。

如此问题则随之而来,人为何会同情?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同情之心?

其实“同情”一词,本身已作了最好的诠释。

“同情”者,“相同、相似的情境矣”,即“感同身受”。

依旧上例,面对不慎摔倒之人,会同情、心痛之人,已然某种程度上,将那个摔倒之人视作自己(或者联想起自己相似的遭遇)。

就像父母见到孩子摔倒,或者曾经摔倒受伤严重之人,看见他人摔倒。

而面对摔倒会大笑的朋友,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不具同情,将别人的损失视作自己的快乐,这是可笑而无知的愚蠢。

另一种则是足够豁达,具备同情、感同身受的同时,又不把小伤小痛记挂,反而觉得畅快、有趣。

一般而论,父亲见孩子吃瘪,有时会笑开花,而母亲见孩子受挫,则多悲伤难自制。此便是同情之上,豁达与否的不同。

若依化浊愚见,男性之于“同情”,当多尝试“感同身受”,少一些“没心没肺”。女性之于“同情”,当多尝试“释然豁达”,少一些“难以自制”。

世间事,适度为宜。

学人化浊

2021-02-07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