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玮 || 我的第一次咨询记录
今天的咨询时间定在九点。我原计划七点半往外走,第一次去那个地方,导航显示需要五十分钟,需要预留出时间给堵车和路不熟。早上六点半就醒了,我磨磨蹭蹭地到了七点半才起床,赶紧吃了点饭就往那赶。车子驶出小区时,我看了一下表,正好八点。
我观察到了自己内心里的畏难情绪。是的,没有第一次咨询的跃跃欲试地兴奋,也没有紧张,而是畏难。愁的慌。资历太浅,没有经验,给人家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到那里正好九点(长舒一口气)。有一个小姑娘在咨询室等我,说是她们辅导员薛老师(哈,我也姓薛,看来是一家人)的助手。交流了几句,加了薛老师的微信,她就离开了。薛老师说,她在外面的会就要开始了,那位求助的同学已经在附近,两分钟就过来了。
我等到九点十七分那位同学也没来,于是决定给他打个电话。电话里同学说,这就到了。
果然,没有三分钟,同学进来了。
想到薛老师说他两分钟就到,实际用了二十分钟,我判断他有矛盾心态,于是想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我第一句就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先说,是不是在附近呆了很长时间了?”
同学说:“呃是它那个门不让我进来,就是那个大门,我的卡打不开这个宿舍楼的大门。”看到他这么认真的解释,我忽然意识到,我这句话问的,让他感觉到的可能不是关心,而是责备。于是赶紧找补说:“啊,刚才我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双方入座,我问:“你需要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呀?”“呀”这个字我的音调偏高了一点,我的本意是想调节轻松的气氛,但说出来后,我自己听着竟然有“调侃”的意味,求助者会不会认为我不尊重他?我只好又尬笑了两声。
这个时候,我对自己是很服气的。我就说了两句话,两句话都是坑。
后面就开始交流了。我刚刚回听了我们的录音,我注重的是精神分析,我希望找到他内心冲突反映出来的不合理理念。我试图通过让他感受到自己的理念不合理,达到改善情绪,改变行动的目的。
但这个太难了,尽管同学跟着我的思路走了一段时间,但最后又回到了原点。我最后意识到,我必须用行动来改变意识,于是我给他留下作业,结束了谈话。
下午的课上,我和李老师重演了这个过程。李老师干净利索的紧抓着一个咨询目标,步步紧逼,让我无奈又心无旁骛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最后的落脚点就是在行动上。而且行动的可执行性非常合理。
反思自己,一开始没有明确目标,眉毛胡子一把抓,野心太大。好在最后留作业这步做的还正确,刚刚同学把今天完成的作业发到我微信上,看来咨询关系建立的还不错。
且行且观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