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省习惯了会省出毛病
毕业一年,经济独立。
小时候家庭富裕,可惜那时候对钱还没有意识,只记得当时一毛钱是可以买两颗糖果的,五毛钱是可以买一根冰棍儿的,说起来真是暴露年龄。
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家里做生意失败,生活开始变得拮据。这个时候对钱的意识应该是学费,文具本子。读初一的时候,小学就免学费了。我从小跟我爸两个人互相开玩笑习惯了,所以第一次对于钱感到无能为力应该是我爸吓唬我没钱交学费了,而傻乎乎如我,就这样信了好几年,每次放假临近开学我都充满恐惧,当然不是因为暑假作业没做完,而是因为怕缴不上学费变成失学儿童,然后成为村里一大笑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金钱观,我不仅没钱,而且舍不得花钱,除了生活必需品也从来不主动向父母拿零花钱,学校离家近,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消费。
直到我上了大学,家里生活条件逐渐变得明朗,而我也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费,我开始有点慌了。我每次吃饭买东西之前想的不是我就想吃这个,而是这个比较便宜看起来也不错的样子。我每次消费的时候想的不是这个贵可是这个质量好呀,而是这个便宜点将就一下咯。我买衣服的时候想的是如果那么贵我宁愿不买了虽然我心里狂吼“那件裙子穿在我身上简直太合适了”“那件衣服太配我的这件短裤了”。显然,我因此错过了很多乐趣,可惜当时我浑然不知道我那时候在“买买买”上执着于价格,毫无主见,而所有搭配又真的很符合它的本质——廉价。
我并不是要鼓动大家去释放天性,去买买买,而是,我更提倡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忠于自己需要的,想要的,可以拥有的这些理由来成为可以优先考虑的因素,而不是价格。因为正如网上说的“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什么都不好,贵的东西除了贵没什么不好”,我发现,那些我贪图便宜的东西寿命都不长,质量不好容易扑街,有些必需品因为质量不过关反反复复买下来,性价比早就不如同等贵却有质量保障的东西来的高了。而深受其害的莫过于经常在淘宝上买一些低价位的衣服,真的经不起考验。每次买东西钱,先考虑价格会有一些反作用,朋友一起出去聚餐的时候会想,这顿又要花多少钱啊,好浪费;朋友要结婚了,随份子钱好肉疼等等。你仍然会去花这些钱,但是你会因为这些钱心疼好久,让自己为这已经无法挽留的毛爷爷黯然伤神,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那些美好的事物你浑然不愿见,你只知道这些乐趣需要用钱堆出来,蓝瘦,想哭。
我开始体会到这些问题是我毕业后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工资。我开始意识到我对自己怎样的消费观会影响我自己的愉悦感,会影响别人对我的看法,然后我试着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能提升生活质量的事情。我配了副好的新眼镜,我觉得我戴得更舒服了;我把那些容易褪色的牛仔裤和起球的廉价毛衣换成了质量好的舒适的裤子和一些口碑比较好的经典款,用了一年还是无可挑剔。就在双十一前我入手了我因为价格而迟迟未买的电动牙刷,我觉得开启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这种愉悦感比钱更来的令人期待。我开始释怀了我多年以来对金钱的错误认知,我开始花钱的时候更多地去考虑我是否真的想要体验这些东西,当然,工作以后很多开支都是规划以外的必须开支,如果一直在乎钱,那么最后可能会花费更多。我也告诉自己,在我合理的规划工资的前提下,我可以在购买时多一点选择,把主导权放在自己手上,慢慢改掉我这省钱省出来的破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