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啊,有小寂寞也有小感动就足够了
狗这东西啊,被需要它的人养着,才是最幸福的。……对你来说,吉娃娃只是责任对吧?对那个哥伦比亚人来说可不一样,吉娃娃是她的希望。……所谓作为谁的必需,也就是成为谁的希望。
《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由小说《多田便利屋》改编,写书评也好,影评也罢,我都不太愿意过多地讨论小说或者电影的情节内容,故事再离奇,情节再曲折,里面的门道再多,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验。观影也好,看书也好,有门槛也没有门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享受。于是写什么又成了一个问题。
毕飞宇在他的《小说课》中提到,小说想写什么其实是不着数的,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关键是怎么写。但就评论来说,怎么写其实没所谓,关键是写什么。很多我之前写过的影评,我写完也不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所以都是垃圾。有些时候,写之前想好要写什么了,写着写着就丢了,我一稿到底,几乎不回头改,所以丢了就算了,如果实在想写,大不了下次再写一稿。
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偶遇三浦紫苑,开始看她的书,这个七零后女作家的作品很多都改成了电影,之前也写过她的《编舟记》以及《啊那啊那神去村》,以及这部《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主角都是男人。现在很多女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是男性,比如《岛上书店》的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就有很多作品都是男性作为小说主人公。女作家塑造男性形象感觉跟男作家有明显不同,她们通常不会太用力,只用一些细节,就能轻松抓住读者。
《多田便利屋》没有什么离奇曲折的故事,三浦小姐的作品是典型的日式文学,叙事又不象别的日本作家那么啰嗦,大概年代不一样了,新时代的日本作家已经改掉了啰嗦的坏毛病了。电影的节奏也相对比较慢,却并不让人厌烦。
龙平饰演的行天非常有意思,使得整个电影风格都受到了影响。老实说,龙平的演绎是超乎我对行天这个人物的理解的,如果只是看小说,我只是看到了一个略精分的生活随意的男人,性格上,在我的印象中会更锋利一点,而电影中显然更圆钝。从片头行天跟多田相遇,放下了“屠刀”,跟多田懒散地混在一起,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行天,一个怎么样都好的甚至有点呆萌的行天,甚至看起来有点弱鸡,但他的内心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一把放下的“屠刀”,对信仔的出手狠辣,对山下的戏耍都说明问题。跟多田在一块儿,虽然他怎么都好,但却常常主意坚定,其实是个攻的角色,而叫叫嚷嚷的多田其实是个强受。
多田的角色,与小说中给我的印象也有不同。首先一点,当然是多田怎么能这么帅,不就是那个便利屋的多田嘛,应该更大众一点才是,微胖、大脸,头发短而乱,戴一副黑框眼镜,这样才对。结果出来一大帅比,这是要拍银魂么。话说便利屋,其实就是银魂那个万事屋,并不是卖杂货的便利店。然后多田的性格给人的感觉就比小说中要锋利一些,所以给我的感觉是电影在直观上把多田增强了,把行天减弱了,但因为演行天的是龙平,他又不可阻挡地把行天这个角色内在强化了。所以这个电影中,两个男主的演绎可以说相当有味道,不是说演技多精湛,没有这个炫技的成分,就是那种配置摆在那,非常入味,像一坛陈酿。这一对男人,比那个《濑户内海》有内容多了。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总在想几个问题,一个是行天是不是跟多田相遇后才发生了很多改变,或者说是质的改变。他前妻在跟多田交谈的时候说“他真的是变了很多呢”,这当然是说行天不喜欢小孩子,随即多田也说大概现在也不喜欢吧。但这也可能隐含着行天真的变了很多,首先他跟小时候相比,就变得话唠了,这是一个确定无疑的改变。然后在见了多田后,行天迅速地放下了“屠刀”,这是一个看得见的转变。他前妻托多田转告“请不要去那个可怕的世界”,显然行天有自杀倾向,而后面看起来,像是被治愈了。我深信一个人可以改变另一个人,如果有爱,甚至可以瞬间改变。所以我们看起来的行天,一直是同一个行天。
还有一个问题是便利屋的生活,两个邋遢的单身男人混在一间屋子里,别去想BL这种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看起来不是很像大学宿舍的生活么,行天甚至很多天都不洗澡,吃饭也没规律,在大家看来,这就是生活一团糟啊。可是这生活不就是最另人怀念的大学生活么,除了白天是干活,而大学里白天是上课。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没什么社会责任感,多田甚少还是在认真接活干,而行天虽然算是个帮工,但其实就是来混的。
行天有着糟糕的童年,但一定要说多糟糕,也说不上来。多田遭遇妻子的背叛,孩子的夭折。这两个有着糟糕过去的男人,在片尾又走到了一起,画面突然又温馨了起来。尤其是行天发出那灿烂又中二的笑声,让人觉得,生活啊,有小寂寞也有小感动就足够了,甚至没有爱情了,没有家人了,在寒冷的冬夜碰到一个矫情的老同学,甚至算不上朋友,但都是善良的人啊,突然又可以继续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