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崔永元还给崔永元!
1885年的冬天 有点肃杀
在这一年的12月6日 一位名叫胡雪岩的人静悄悄的死了,他的死没有引起轰动, 没有追悼会,没有挽联,也没有旧人写的回忆录,甚至于街坊邻里也羞于谈论这个名字,在那个过街老鼠,人人拍手称快喊打贪官的时代里,胡雪岩郁郁而终……
但是,以这样落幕的胡雪岩怎么也没想到,在20世纪的80年代有一位钱塘望族的后人许晏骈正在以“高阳”为笔名,以他为蓝本创作着必将引起轰动的文学作品
胡雪岩终于在九泉之下可以闭眼了
但许是历史给胡雪岩开了一个玩笑,或是胡雪岩给历史开了一个玩笑,总之当年的贪官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代商界楷模,粉丝者众,“经商就学胡雪岩”一句话竟然在商界里给政界失蹄的胡雪岩平了反
你说生活是不是这般的戏剧性?!
不过,这样的戏剧性还要感谢众多的民众,特别是爬梯子上来的底层民众要想步上流社会的捷径,也真需要走胡雪岩的路线不可,上层需要,底层实用!
也想当然的,胡雪岩的人设终于得以重新被打造!
正所谓人有旦夕祸福,想想这一代”红顶商人“曾经死在了”红顶“上,却也因福在”商人“上,来了个翻转大逆袭
胡雪岩可以瞑目了,因为笑到了最后!而且活在后人的记忆里,是人的精神成功所在不是吗?
于是,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反常行为便多可以理解了,因为倘若这世面也已入狱的或死去的贪官在N年后也被某作家写成了另人仰慕的形象并被人尊重的话,是不是都可以合理解释了?
因此,正的会反,而反的也会正,而民众的观点也总是会变的,这也是底层民众的特点
话说,历史上有关胡雪岩的资料很少,一段话已然嫌多,可文学作品却不,几十万字,如果写的好,正好补了一段话的想象之缺儿。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满足了人们的想像,而高阳的文笔又好,于是想像的部分就堂堂正正的被底层大众理解成了事实,变成了天大的笑话。
其实这笑话还少吗?历史上的潘仁美是抛弃原配的那个无德的人吗?低层人是不管的,也无须负责,也无妨!
想让底层大众自醒其实是有难度的,因为对于底层大众来说,感受比事实更重要
不过就这一点来讲,冯小刚是吃亏的,冯小刚在明面上,而低层大众是N多人的符号,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冯小刚却是,而具体的人就更容易被找到
我们终于绕这么大一个圈,开始回来说小崔与冯小刚的事情
就说当年,冯小刚拍《手机》有影射小崔之嫌疑,这也令俩人之间埋下了很深的私人恩怨,可是你仔细的想一想,影射即便是有,那影射的东西小崔到底有没有呢?
我相信小崔身上是没有的,那没有,民众就应该相信他,相信小崔,可惜当年的民众还是选择相信了想象,抛弃了《实话实说》栏目,并狠狠的抛弃了崔永元!
在这一点事实上,民众是从来不认帐的,遗忘是民众的一大专利,否则历史课不会永远地说着关于仇恨的故事!
其实说到这,问题的症结就已经找到了,冯小刚作品里影射的东西是假的,当年的民众抛弃小崔是真的,民众的想像是假的,冯与崔结怨是真的!
民众的责任谁负?
民众欠小崔一个道歉是真的!
小崔的抑郁症并不一定都是冯小刚造成的,而是当年的民众不相信小崔造成的!
但是,事实也并不是这么简单,
如今的底层大众又需要有一个救世主了,需要有人出头了,于是民众便又想起了小崔,希望小崔是一位民族英雄,一个自己都不说真话的民众便开始鼓动别人去说真话!
当枪使是这样的民众最愿意干的,反正伤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自己的妻儿,你说,这样的民众不是乌合之众是什么?
不值得救,也救不起!
记得当年《老炮儿》放映的时候一口一个冯爷喊得比蜜还甜的民众哪里去了,这种人是不是混迹在粉小崔的人群当中?是不是也调转枪头冲着冯小刚了?
人生如戏,全在演技,底层民众从来不为自己的善变而反思!
一个越无能的人众才喜欢找所谓的救世主,一个越阴暗的民众才喜欢绑架别人让别人冲锋陷阵!
小崔的自身和家人都受危害了,还有相当的人去架小崔,这样的民众值得被尊重吗?
小崔也说了:我才不是什么民族英雄,我也不屑当这帮人的英雄,你们不用架我,我也救不过来!
这样的人设故事,不妨又让我想起了开头的胡雪岩,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的时候向朝廷多报了利息,这是贪污,是铁证如山,证据确凿
但人设是会变的,而这个变化就是这个打着正义旗号的民众变的,他们喜欢文学作品中的胡雪岩,喜欢想像中的胡雪岩,他们喜欢吃袁崇焕的肉,还喜欢往谭嗣同身上丢烂菜叶,他们喜欢用正义来标榜自己,还擅长把十年的浩劫归于四个人身上
他们不喜欢真理,只喜欢善恶,在他们的认知里,除了感受就是想像力,而这些优点,几千年都在传承着,估计永远也不会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