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等别人来教育我的孩子
1
上周末,天气很好,一家老小决定去公园耍耍,带孩子出门总是想一切从简,背个小包就走了,也没想着要给孩子们带个玩具什么的;到了公园,姐姐一心扑到荡秋千上,弟弟不到2岁,有点小玩不了秋千,就在公园里瞎转悠。
看见一个角落里有两个小哥哥在玩球,弟弟被成功吸引过去了,站在哥哥们旁边,弟弟手痒痒的,我就指着地上的另一个球问哥哥们“这个球是你们的吗,请问弟弟可以玩一下吗?”小朋友们很爽快地答应了;弟弟很开心,抱着球就要去给姐姐看,我告诉他这个球不能离开哥哥们的视线才行,要不哥哥们就会不同意你再玩了,弟弟倒是听懂了,就抱着球蹲在地上看着哥哥们玩;
其中一个小哥哥走过来,想要拿回他的球,我就告诉弟弟该把球还给哥哥了,谁知弟弟竟然把这个球当成自己的了,完全就是反客为主了,小哥哥一看弟弟没有想还球的意思,就走回去继续玩另一个球了,全程小朋友没有一点想抢回去的意思,也没有说一句话,非常绅士;
就在下一刻,小朋友的妈妈走过来,对着弟弟说“这个球是我孩子的,还给我”然后就从弟弟手里拿走了,可想而知,弟弟的耍赖脾气又上来了,躺在地上打滚,蛮横无理的样子,我很无奈地抱起来,边哄他边讲道理“这个球本来就是哥哥的,是哥哥允许你玩一会儿,玩完要还回去的,你想玩球那下次你就自己带个球来好吗?”呼.......已经无语到极致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年龄的小朋友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点占有欲,明明不是自己的,还霸占着不肯还回去;
想想平时在家里,如果弟弟想要什么,大家都会争着抢着去给他、让他得到满足,他看到姐姐的玩具好,也会不经同意地抢过来自己玩,姐姐从来不说,知道她也很心疼弟弟,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别让弟弟哭了,给他玩吧”,就是这些不经意的小事情,让弟弟从小就认为成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就马上要得到,从不顾忌别人的感受;
想到这些,悔到极点呀,还不都是平时太溺爱他的原因造成的,自己作的还得自己平息不是吗?
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跟爸爸说了一下,爸爸没说话,若有所思地样子,于是,把他交给了爸爸,爸爸带他换了个玩耍场地,想把他的注意力给分散掉,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
他看到沙池里有一个姐姐在玩堆沙,就蹲在旁边静静看,小姐姐的奶奶说要带她去玩秋千,小沙桶没顾上收就走了;这时候弟弟的小手又开始蠢蠢欲动了,想去拿小铲子玩,此刻我站在五米以外的地方在陪姐姐,只是一个低头的瞬间,又是一阵哭声袭来,看见爸爸把弟弟抱在怀里,嘴里不急不躁地说着什么,这一次哭的时间短,果然在爸爸那里,没有妈妈的优柔寡断和姥姥的打圆场来掺合着,事情开始结束的都干净利落;
爸爸这一次没等弟弟动别人的玩具就把他制止了,因为小朋友不在,没有经过她的同意,不能让弟弟随便动别人的东西;弟弟其实能听得懂也很配合爸爸的话,只不过平时我们不会这样制止他,一味的对他放纵惯了,突然一天两次的这样对待他,他觉得很委屈那是肯定的。
橙子橙味3
一个小孩子抢别人的东西,乍一看是无关紧要的。但如果等长大了这个孩子再抢了别人的东西,仍然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事情就不是这么简单就能解决了。
这样的孩子若习惯了被满足,那么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有人拒绝他,他很可能无法承受。他们长大后,也会因为不懂得尊重别人和触碰别人的界限,而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境。
个人觉得,对待抢东西的小孩子,大人的干预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 比如3-5岁的孩子,如果你觉得他有些行为做得不对,你一定要帮他指出来、改正再引导到正确的行为上去,仅仅是告诉他做的不对、只给他指出来,没有教他正确的做法,他下次可能还是做的不对;但是像弟弟不到2岁这个年龄,孩子的理解能力很有限,一句两句轻描淡写的语言说教很难真正奏效,还是有耐心的等他表达完他的情绪,防止他做出过激的行为(像乱扔了别人的玩具、躺地上打滚撒泼、攻击阻止他行为的人),再用简单的他能理解的语言告诉他正确的行为。
所以,别以为你的孩子会抢东西、看起来够厉害,甚至还占了小便宜。 殊不知,当你默许孩子错误行为的时候,你和孩子同样是输家。谁的东西归谁,这是人际关系中最起码的界限。
4
再说一下那个被抢球的孩子,或者就比如说是我家姐姐吧。每当弟弟去抢姐姐的玩具,乱动姐姐的东西,姐姐不乐意的话,大多时候可能我们都会教育他“弟弟那么小,你要让着她呀。”“不能打弟弟!打人不是好孩子。”“这个玩具弟弟只是玩一下下,马上就还你,你要做个爱分享的好孩子啊!”…… 是的,我们亲自教会了孩子: 东西被抢了、被欺负了,有情绪、发脾气甚至反抗都是不对的。于是遇到冲突时,姐姐可能也会刻意压制自己,也因此,她往往很委屈还无处诉说;
对孩子来说,对方抢走了他的玩具,破坏了他心爱的宝贝,他却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停止这种行为,只能眼睁睁看着,从本质上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大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没事没事”,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呢?这其实就是在跟孩子说: 你这根本不算事,你不该这么难受,你难受只说明你太小气了,你生气是不合理的。说到底,这是在教孩子:被侵犯时,你得忍着。
总是这样被对待的孩子,他们很容易在与人发生冲突时失去反击的勇气。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权威强压之下,早早习惯了隐忍和服从,甚至讨好,那么当他遭遇欺凌之时,他的概念里是没有“反抗”二字的。,甚至连求助可能都不会有。 他会下意识地认定:表达是没有用的,反抗也是没有用的,我只能默默承受。 若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总被“欺负”却无力回击,那么很可能他已经在自己的家里,被自己最亲的人“欺负”过百次千次了。我们其实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很好地保护我们自己的权益。换句话说,父母要通过言行亲自告诉孩子:你不必隐忍退让,因为这真的非常重要。
橙子橙味5
要怎样才能真正教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知道分寸呢?结合了网络上的一些答案,总结了一下:有爱的,民主的,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 再往细一点说:
不强迫孩子分享,不随意处置孩子的所有物。鼓励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需要。 当孩子觉得不舒服,允许他理直气壮地说不。接纳孩子的坏脾气,不害怕孩子的负面情绪和感受。尊重孩子的界限;不以爱的名义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 保有父母自己的底线;不因为爱的缘故,一味服从孩子。
上述最后一点最重要,也最难做到。因为难,才更要我们去努力。
父母自己一定要有一个底线,也要教会孩子有自己的底线和界限,才能够让孩子有空间去发展属于他们的力量。 习惯了屈从父母和他人的孩子,他只会把自己过得越来越卑微,却很难学会真正为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