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忙碌了,开始打造专属自己的收集箱系统
阅读了那么多的时间管理书籍,尝试了那么多的时间管理办法,依然觉得自己非常忙碌,似乎脑子里装的事情更多了,不知道如何解放自己。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大家别再忙碌了,开始打造专属自己的收集箱系统。
一、你忙碌了吗?
相信大家都会碰到这样的场景:
当顺着自己的思路专心写文档的时候,突然同事过来想跟你探讨一个项目的细节;
当在开会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接到客户的一个电话,想看下之前签的协议条款;
当你在吃饭的时候,突然领导告诉你明天下班前要给他/她一份方案文档。
工作中有太多类似的场景,导致我们无法专心处理一件事,生活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处理突如其来的事情,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由于不停的在每件事情之间进行切换,导致每件事情都无法集中精力去做,手上的事情无法按时完成;
由于不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工作,容易带来负面情绪,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感觉一天忙忙碌碌,结果却没有实际的产出,享受不到工作带来的乐趣。
但如果我们不去处理的话,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同事要跟你探讨的项目细节、客户要你找的协议条款、领导要你提交的方案文档等事情。然后在别人催促你的时候,就会形成压力,各种慌乱。
二、收集箱系统需要收集哪些东西
我们的大脑根本就不擅长记忆,而是擅长思考。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一切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都记下来,放在大脑以外的地方,让大脑继续为我们正在专注的事情服务,而不是让大脑做它不擅长的事情。
把一切“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记录下来就是标题提到的“收集箱系统”,收集箱系统也是收集一切“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根据长期实践,发现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主要分为两类: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429/5a34c7a96f5080d4.png)
第一类,没有留痕的事项。像临时电话、临时任务、突发的灵感和想法、面对面交流的要求(类似于番茄工作法中提到的“中断”和“干扰”),这类事情如果你不及时记录下来,那就变成依靠记忆来记,赶上记忆不靠谱的情况,就很容易忘记。
对于这类事情,不管是大事情还是小想法,不管你手头正在做什么事情,都迅速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把没有留痕的事情变成有留痕的事情,然后迅速回到手头正在做的事情上去。只要记下来的,你就会相信不会忘记了,就可以解放大脑专心干手头的事情。
另一类,有留痕的事项,包括信息类事情和文件类事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习惯用QQ、微信等即时工具谈论工作,更有甚者把电子邮件当做聊天工具讨论工作,你不可能要求对方不用这种方式,但这类事情因为有文字记录,相对比较容易找到记忆源,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情,可以在当下专注的事情完成后再进行收集。文件类事情,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
总之,一切“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都应该进入我们的收集箱系统。
三、收集箱系统的工具选择
随着时间管理、手账记录各种理念的兴起,相关的工具也变得五花八门,不管工具展示的形式是哪种,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主要的工具类型有:
纸+笔:这是最传统的工具,也是我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收集箱系统最后统一归集事项的地方。随着手账记录的流行,这方面的本子也是琳琅满目,不管是在工作的时候还是看书写作的事情,把它们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收纳筐/文件盒:真实的收纳工具,用来归集未处理的账单、待处理的文件、待报销的发票等等;
便签软件:估计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几款便签类的软件,不管是手机自带的还是市面常见的APP;
录音软件:特别是在脑子冒出想法的时候,我会快速的用录音软件进行记录,事后回看(有些软件自带录音变文字的功能,主推,不然还得对录音进行二次处理)的时候,经常会被自己的想法所惊呆;还有一个场景是在自己旅游的时候,随走随说,回来随便整理就是一篇游记,酷爆了;
聊天工具:比如QQ、微信、简书私信等,本来就自带收集信息的功能;
电子邮箱:估计工作的同学,有一大部分的事情是通过邮箱进行传递的。
四、打造专属自己的收集箱系统
收集箱系统是个循环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分为以下几步:
1)随时收集或者定期收集到临时收集箱;
2)统一整理到一个固定收集箱;
3)清空固定收集箱。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429/d164ef05362a1a90.png)
当然,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是不断重复这几个步骤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极大的减轻大脑的压力,可以让自己专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4.1随时收集或者定期收集到临时收集箱
对于没有留痕的事项,建议在接到事项或脑子灵感一闪后的五秒之内就开始记录。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5429/83d3199a93ee18ec.png)
如果你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可以采用“纸加笔”的方式,这样可以快速启动记录不受干扰,如果用手机APP,反而会影响注意力,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克制自己在碰到手机的时候不玩别的内容(像现在在写作的我,打开forest软件强迫自己不碰手机,然后将纸笔就放在电脑旁边,红色的那本是用来梳理写作的逻辑,白色的那本是用来收集事项);
如果你是在外面,比如坐地铁时、跟朋友聊天时,这个时候可以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进行记录,毕竟大家是手机不离手,如果一本正经的拿出纸和笔,效率反而不高,而且容易被人视为另类(不过这是一种高大上的另类)。
对于有留痕的事项,不管是信息类事项还是文件类事项,因为有文字可以用来回忆,倒不需要那么着急进行处理,待专心处理好手上的事情之后,看看有没有比较紧急的事情,如果有的话,在这个时间进行收集并且安排后续事宜;如果没有的话,我一般习惯在下班的前夕,把一天的聊天记录、邮件内容、文件内容等翻一遍,然后把它们整理成事项加入收集箱。
4.2统一到一个固定收集箱
当你按照上面步骤处理好各种事项的收集工作后,会发现这些事项可能还是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比如手账本子、便签软件、录音软件上。这个时候需要把它们归集到一个固定收集箱中(对于不是特别着急处理的信息类事项和文件类事项,也可以在这个时候直接加入到统一的收集箱)。我一般是将便签软件、录音软件等其他临时收集箱上面的事项统一通过“纸和笔”这个固定收集箱来进行归集。
因为涉及到事项的归集,不管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进行收集,建议工具越少越好,最终归集的地方只能有一个。
4.3清空固定收集箱
当把所有的事项都归集到一起后,会发现自己的固定收集箱已经记得密密麻麻了。需要每天定期(一天N次或者下班前)对收集箱里的事项进行盘点,如果是已经完成的、已经交给别人做的、或者不用的事项、不靠谱的想法都清除掉,然后从里面找出第二天需要处理的事项,这也就是第二天工作的待办事项(从固定收集箱到待办事项清单,其实又是一个比较大的内容,不再这里展开)。
5、总结
由于专心做一个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被其他临时的事情打断或干扰,为了将这种情况的影响降至最小,我们需要打造专属自己的收集箱系统。操作步骤其实很简单,首先选择合适自己的工具,然后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快速收集,接下来定期统一到一个固定收集箱中,并每天清空收集箱内容。
你get到了吗?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喜欢的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