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写自己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写自己,前面写了四篇,也可以看作为四个章节,再写自己应该写点不同的东西。我不能再沉浸在怀念的氛围中,虽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很真实,也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是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是我有一个目标,我要跳出农门,我要改变现状,这支撑我走到了大学、留在了城市生活,有一份不错的退休金,现在还可以每天写作千字文。
那我为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呢?与我的生活环境经历有关。我的生活,一直与水是分不开的。我的老家在一条小河边,出生时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小河哗哗流水作的伴奏。两岁的时候,妈妈带我从新袁三岔渡口乘船沿河前行到镇江转长江到达南京一个叫冶山道院的地方,到我爷爷和叔叔家度过一小段时光。来回四天四夜离不开水。此情此景,我的目标一定与这外面的流水有密切的关系。
夏天来了,家东边的小河,便是男人的澡堂。我七岁的时候,大人就领着我下河玩水、洗澡。那时的我不知道什么叫玩具,河泥和草绳既是我的玩具,又是我的玩友,我一年中有几个月,光着脚与水嬉戏。水至柔又力大无比,铸就了我坚强的性格。
我家东边的无名小河,联通着黄码河,联通着洪泽湖。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传说、故事特别多,让我的耳朵阅读特别丰富。为此我甚感荣幸。在我二十一岁的时候,我和我儿时的小河一样,被命运安排在运河之都淮安工作,吃上了“皇粮”。整整三十九年,每个夏天的傍晚,我都会到里运河的水里泡着脚,我感觉得到陪伴我出生的小河水,依旧在与我为伴。
在中国的城市中,我真正想要去看看的是南京,真正要感谢的是南京。在我开始学地理时,我知道了有个大城市叫南京,但那时南京在我的印象中不叫南京,叫浦口。我知道有个叫冶山道院的大地方,与我的祖父有关。我祖父一个人在南京靠收废品盖起了三间红砖汉瓦的大瓦房和一个大院子。后来我祖父和我父亲都回了老家,南京的房子给了我叔叔。我18岁的时候,考上大学,给我叔叔家的姐姐写了一封信,其实是试图去寻找一点祖父的辉煌足迹,可惜姐姐回信用堂姐,伤了我的自尊心,我不再想去。
现在有了“DeepSeek”真好,各种知识应有尽有,不懂的都可以去问“DeepSeek”。但物极必反,关于南京的前世今生、古今人物、沧桑巨变、风景名胜、市井习俗……无一不有详细记载,这就把试图描写南京写手的路给堵死了,你还来不及引经据典、抒发感慨,读者一查“DeepSeek”早已熟知。留下我写南京的唯一本钱,也就只是我与南京的微薄联系:一是是我家乡小河的水与此地相通;二是冶山道院曾经有过祖父的足迹;三是我的小学三位老师是南京知青,中学英语老师现在定居南京。
乡下人盖房选址,要么靠河要么傍塘,无河无塘,也要在屋旁打口井,若无水源养井,便要添置个水缸装满雨水,表示沾了水之福气会带来财气。我当年就是沾了黄码河和洪泽湖的水气和南京知青的才气才跳出农门,当然自己也作了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