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营销和传播的底层逻辑——《超级符号原理》导读(4-2)

这篇文章说一下全书第二章 购买理由
这一章刷新了我对购买理由的认知,以前我一直觉得购买理由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这里说的购买理由更具体和深刻,只是一个点,这个点既是产品的最强属性又可以解决消费者某一类具体需求。在现在商品极大丰富的年代里,需求早已不是“必须”,需求也不是创造,而是发现。我一直对广告行业流行的大创意(big idea)保持警惕,这本书的前一章也说过创新的前提是守旧,创意来自于发现和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表达本来就有的认知,在这个认知的前提下去创意。
华与华在《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说过:消费者有四个角色,分别是受众、购买者、体验者和传播者。如果把购买理由分别安排到这四个角色中,大致就可以得出购买理由的基本算法。
第一,因为受众的特点是茫然和遗忘,所以购买理由必须锋利而明确,一旦受众接受这个理由,就如同本书说的,和自己的内心对上了暗号,就有可能转化为购买者。
第二,购买者的特点是搜寻信息,这个决定了购买理由要有差异化,就是书中所说购买理由必须表达出品种价值,比如豪华车,豪华是品类价值,我们的购买理由不是豪华,比如宝马我们的购买理由是驾驶乐趣,而奔驰的购买理由是舒适度。
第三,体验者的特点是体验价值,就是说消费者买了这个产品或者服务,开始使用时,一旦发现这个产品或服务并达不到心中认可的购买理由的要求,消费者就再也不会买这个产品或服务了。所以产品或服务是为购买理由服务,就如同书中提到,包装的目的是放大购买理由,所以产品是为包装服务。
第四,传播者的特点是促进传播,消费者传播的是什么呢?传播的不是产品,仍然还是购买理由,如果前三个关卡都过了,消费者很满意,就会变成传播者,那么可以引出书中超级句式的概念,购买理由通过超级句式说出来,一定是口语,只有口语,消费者能引用这个购买理由传播到更大的范围。
第五,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以前在计划经济物质匮乏的年代,消费主要以实用为目的,我记得曾经有一段进入商品经济的过渡时期,我身边的长辈都在吐槽过度包装,在购买的同时也抱怨要为这些包装额外掏腰包。而现在大谈消费升级,吐槽过度包装的人少了,角度也变了,变成了减少资源浪费,极简又在另一个维度上流行起来。
购买理由是本书中一个核心概念,它脱胎于文化母体,是产品、营销、包装、文案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