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误区6:小宝宝,为了妈妈再吃一勺

2018-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寇廷聚

每个家庭都有这种餐桌上的戏剧演出。如果家长在孩子吃饭方面花太大力气的话,往往会事与愿违。每天在吃饭方面吹毛求疵,总是想给孩子做一些加餐,想用种种方法哄着孩子吃饭的家长会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最后弄得父母和孩子都失去了吃饭的心情。

这种餐桌上哄孩子吃饭的方法在开始时都是完全无害的;孩子把头扭向一边,用身体语言告诉家长″我饱了",然后父母将盛满饭的小勺子模拟成装满货物的小飞机,在这种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地多吃上几勺,有时小玩具也会成为父母哄孩子吃饭的小道具。一旦开始这样的餐桌表演,父母可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他们不在吃饭时耍上几个小把戏的话,孩子就不肯喝汤。

家长总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因此他们会在餐前餐后不时地让孩子吃一些水果或者面包。对于孩子来说,吃饭很快就不只是一种满足食欲感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义务,他们需要借此讨取父母的欢心。这种持续不断的加餐也会让孩子丧失饥饱的感觉,所以固定的进餐时间在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

真正关心自己孩子营养状况的父母,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因为医生会对孩子的发育状况做出判断。他会根据营养学来告诉家长孩子在身高和体重方面是否正常,同时家长还可以了解到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而拟定相应的食谱。

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变得高大强壮。大自然赋予了他们饥饱感,孩子刚开始吃奶时这种自然机制就开始运行了起来。母乳中包含了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而婴儿也会对饥饱做出本能反应。他们饱了的话,就会主动停止吃奶,母亲不需要控制喂奶量。舒适的襁褓,活泼的孩子,这给家长们提供了信号:我的孩子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似乎丧失了这种自然的调节机制。为什么一些孩子看到勺子里的粥就会皱着眉头、固执地紧闭双唇?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只有用甜点作为奖励才答应去吃几口肉?为什么很多五六岁的小孩会生气地推开盘子抗议说"我不吃那些菜呢"?引人注意的是,只有家长能够控制自己孩子吃多少东西的时候,这种问题才会出现。

孩子喝奶改喝粥之后,很多家长会感到无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吃饱了。行为疗法专家阿奈特.喀斯特采恩指出,正是家长这种对孩子吃得"太多"、"太少"、″太单一"的忧虑,使″饭桌"成了"烦桌"。在这位专家看来,那些强迫孩子多吃或者少吃的父母,做的都有些过分。被强迫吃饭的孩子会拼命反抗,而被迫少吃饭的孩子则会感到受了虐待反而更加想吃。想在孩子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各方面都完全做主的家长,尽管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往往收效甚微,因为孩子并不适合用死板的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和行为",阿奈特.喀斯特采恩认为。

在《吃饭的游戏规则》中,这位专家谈到她在2一5岁儿童中所做的一个研究结论:孩子在一天内应吃3顿正餐和3次加餐,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并且营养平衡的选择,有时候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甜点。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食物应该足量,由孩子来决定吃多少。这样孩子会恰当吃他们所需要的量,既不多也不少。当然对于每顿饭来说可能并不一样,孩子有时候吃得多,有时候吃得少。但他们每天总体摄入的食物是平衡的,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需要补充的是,孩子在吃饭方面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围上围嘴后会很兴奋,而有的则不甘心坐下来安安静静地吃饭。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需要宽松的气氛。在轻松和谐气氛中进餐的孩子,容易养成良好的习惯。长期被强迫吃东西的孩子会失去自然赋予的饥饿感。我们也会想起小时候吃饱后仍会被一再逼迫吃饭时的厌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