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的心理暗示是黛玉不幸的致命原因
风催雨送,花落人亡,自然界的生物和任何社会中的人,都是这个命运,谁能逃脱这个命运?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认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自然界的鲜花并不是这样的命运,她们也有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春天,否则即使爆出花蕊也不能开出鲜花,没有花开,也谈不上“花落”了。

林黛玉本人也根本未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在贾府是贾母的掌中明珠,谁敢明里和暗里欺侮她?诗可以这样写,因为诗允许夸张,诗必须超越生活。正因如此,诗不等于生活。人不能一直沉浸在诗中生活。如果林黛玉见月伤心,看花落泪,作为诗人可以,而即使是诗人,也不能日日如此,时刻如此。而作为现实中的人,这样的消极心理暗示即平时一直由这样悲观凄切的情绪陪伴,是有害身心健康的。
作为青年人的黛玉处于成长阶段,更应该热情向上、乐观开放、积极豁达,不应该终日悲悲切切,无端伤坏。青年人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应该积极心理暗示,为美好的未来而朝气蓬勃。
在任何历史时代,在任何社会,职业生涯和现实生活中的竞争永远是激烈的。在封建社会,妇女不像当今那样可以驰骋职场,林黛玉只是在情场上遭遇竞争,她所面临的竞争是正常的。她的竞争对手有史湘云、薛宝琴、妙玉和宝钗四人。史湘云和薛宝琴都已定了婆家,妙玉是方外之人,她们都已没有竞争的条件,只有宝钗一人是她真正的竞争对手。

黛玉的才貌和宝钗不分上下,各逞千秋,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得到贾母由衷的宠爱,赢得了宝玉真正的爱情,她的有利因素远远超过宝钗。
她最终还是失败了!

她败给宝钗就是长期的消极心理暗示,就因为无事伤心,无故怄气,遇事悲观,并因此而使诸病恶化,最终丧失身心健康,致使贾母失望。

而宝钗性格坚毅,处事冷静得体,凡事皆能忍让,以柔克刚,做人乐观向上。
像林黛玉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不仅不能担当起妻子的职责,有事无事还要和丈夫争闹,没有精力和器量来治理家政,也不能担当生儿育女和培养生理、心理健康的儿女。

对于富有生活经验的贾母来说,她为了宝玉和贾府的前途着想,她最后只能忍痛放弃黛玉,选择宝钗。
贾母本来对黛玉是非常喜欢和疼爱的。比如,贾母陪同刘姥姥在大观园内到处参观,来到潇湘馆内,贾母笑指黛玉对刘姥姥说“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时,对黛玉是既怜爱又自豪,是何等亲密的感情。贾母在理智上改变对黛玉的看法,在她与宝玉的婚姻上投反对票,都是黛玉自身的原因。

黛玉的性格是如此悲凄,心理是如此消极暗示,简直无法理喻。就好像《红楼梦》开首所说的,她前世作为绛珠草欠了宝玉日日用甘露浇灌的情,这世天生是个悲悲戚戚的终身还泪的美人,泪还完了,人也就死了。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心理的脆弱,决定了她的心身健康的必定损坏,决定了她早死的悲剧命运。
人的身体有病,会严重影响人的情绪,使人落入悲观的境地。悲观的情绪又会加重病情。
黛玉从小多病,母亲早丧,后又父死,这些悲伤的事情更加重了她的悲观情绪。她又缺乏有力的开导,悲观束缚了她的思维的正常发展,她陷入了悲观思维的怪圈,遇到任何事,看到任何物,都从悲观的方向去理解、体会,反过来再影响和发展了自己的不正常的悲观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损害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心理、病理交相作用,互相促进,加剧病情发展,终于造成爱情的失败和自己的毁灭。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致谢原作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