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班的故事(095)

2024-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吴继红

看见每一个孩子

昨天到教室,我一眼就发现讲桌上有一个明信片,上面写着“岁寒三友”。我赶忙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三连折,非常漂亮,每一折上面分别画着松、竹、梅!我不禁发自内心地感叹:简直太美了!我在心里猜测,一定是王晨曦画的。果然不出所料,我直接问王晨曦,她说是的。我就立即向全班同学展示,有的同学还不一定明白“岁寒三友”,可是王晨曦已经画出来了,而且画得这么好!

于是,我抓住这个时机,具体给学生解释“岁寒三友”。我首先问学生自己喜欢哪一个朋友?有四个学生喜欢竹子,我就问他们喜欢竹子的什么品质和特点。我感觉学生对竹子的理解都还比较到位,比如,竹子不容易折断,竹子是一节一节的,竹子中间是空的。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明确竹子的品格:有韧性、有气节、虚心。学生对松树的理解也比较到位,松树长得很笔直,我就告诉学生松树具有人一样的正直的品格。至于梅花,黄佳尧的回答让我感到欣慰:梅花有香气。我就问学生梅花的香有什么特点,有的说淡香,我就让学生诵读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理解梅花的香气是“暗香”。这三位朋友都是在冰天雪地中傲然屹立,不怕寒冷,不怕困难是真正的正人君子。我们要学习它们的高贵品格,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通过这次意外的对话,我发现学生的理解力其实一点也不差,相反还很到位。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大多是因为我们作为老师和家长,经常对学生关注不够,或者说不够细心,不够深入,所以只看到表面,而且定势思维特别严重。我们往往带着偏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这样就很难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和具体细节。比如,我在解释“戏院对书斋”时,提到了我梦想中的书斋名字是“日新斋”,我把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张博涵就把这三个字这在“书斋”旁边。有时候想想也挺感动的,小孩子之所以把这三个字写在书上,说明他对书斋有一定的向往,至少思考过。也许将来的某一刻我的这个细微之举,会对学生带来某种启发和影响。

作为老师,我要坚持反省审视自己的言行,用一颗敬畏心,用一颗童心去观察去看见每一个学生看似普通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从而洞见学生的内心和思想。每一个学生都不容小觑,不止如此,我要养成一种细心的习惯,去看见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和亮点,并及时反馈甚至放大。

看见每一个学生是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从今往后,我要自觉主动地去接近每一个学生,去观察每一个学生,去唤醒每一个学生。学生正是在与老师的互动和影响下逐步觉醒,进而付诸实践自己培养自己,踏上自我成长的快车道!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