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教研,别样的成长
读书是一次旅行,学习是自己心灵的启程。数学教研活动一直都在……
疫情期间内,停学不停研,接通知参加4月9日下午2点到5点有幸观看网上直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算理算法”研直播活动,认真聆听了来自北京教科院中心小学教研室贾福录老师专题讲座和来自5不同地区教研组的单元分析,吴正宪老师的评课和她对学科研究的理念与思想,感受颇深。
贾老师讲座图片贾福录老师在讲座中提到,在数的运算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感悟运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如:教学整数乘除法中借助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借助直观的图沟通“图”与“式”之间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明确算理。小数乘除法的教学中要注重沟通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借助练习回忆意义与算理。而自己以前运算教学中没能更好的让学生回忆意义与算理的联系,只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与巩固知识进行归纳与梳理。通过学习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通过比较小数与整数的乘法的联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归纳会更好。
最后,贾老师强调在教学“数的意义”、“运算的意义”时,不要急于进入算法的学习,要经过几课时画图探索之后,再回顾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相同之处,总结算法,感悟联系,从而探索算法明确算理。
接下来,来自5个不同地区教研组老师对数的运算的单元分析更是精彩,他们分别用不同的形式展示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运用技术。他们既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了分析,又进行了课前调研活动,并对课前调研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在教材分析中他们更好的联系了生活,并根据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了教学整合,根据不同课型进行情景的设计。都突出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利用不同的情景的设计引出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想想自己也参加教材分析两年,可一直都处在只是对单元与课例的分析。而今天聆听了他们对教材的分析才发现自己的误区,在来自于5个不同地区的老师的分析中明白了,分析教材不能只停留在教材上,要从不同版本的教材入手,对不同教材的对比中才能发现如何去整合教材。通过学习使我更清晰的看到要想更好的解读教材,首先要做好课前调研,要明白来自不同年龄与性格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及孩子们的知识基础储存空间,进而对教材熟悉,从而进行适当调整。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认知能力,建立孩子们的数学模型思想。通过教学前的调研工作,从中梳理学生学习知识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他们的课例分析中更好的看出在他们的教学中更多提现了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分析——归纳思想,从他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每节课思考的不同与教学时及时的调整,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提炼出方法与算理。
回想我们的课堂,很多老师要么不放心学生,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授知识点,忽略学生的学情,要么上成了习题课,一道又道的习题,大量的题海战术。这样的课显然是索然无味的,学生也打不起精神来。从今天参与说课老师的课堂设计及专家老师的点评能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开展课前调研,把握学情无论是新授课和练习课,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只有把握了学生课前的学情,掌握了学生困难的或者易错的地方,才能确定本节课的立意何在,在课堂上直击学生的难点和痛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在设计教学时,要从一个点出发,设计要有冲突,有新意。
当然,只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尤其是教学的引导语和评价语,要起到跟进、评价和引领的作用。而学生的结论,在这节课中教师恰到好处的反映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将自己始终处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位置上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遵循“猜想一验证一结论一应用”这种学习模式,学的主动,学得有价值,学生在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时,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会数学知识积累了可贵的学习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是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特色,
作为教师我们要全方位的挖掘教材,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给学生创设有效学习的活动空间。从说课教师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没有受课本知识的束缚,适时的引伸知识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例如说课老师在《20以内退位减法》时设计了: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在例6的教学设计中,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在这些老师说课中可以体现到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在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口算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函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最后,贾福录和吴正宪老师又对各位说课老师进行了总评。评课中吴老师重点解释了“承重墙”与“隔断墙”的意义所在。吴老师指出“承重墙”是对数学知识能力的支撑;是数学思想方法数的认识核心要素。我们一定要明白数学核心要素(数值、数位、进率、单位),我们教学一定要抓住数学的本质,抓住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能形成“隔断墙”,讲什么只讲什么?不考虑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不要刻意的让孩子们去更多的记忆各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让数学简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