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781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我想这是对“精细”最早的提法。
对这句话,现在的解释大都是孔子说吃东西要越精细越好。这么解释的道理,大概是孔子曾任鲁国大司寇--作一个不太恰当的对比,也算省部级官员了。
但是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呢?
读书要读全本。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 乡党》,讲的是孔子当年与官员和平常人的沟通礼节是怎么做的。大部分都是严肃场合,比如上朝、外宾、出使、祭祀之类。画重点,严肃场合。
再看前后文。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第一段的齐就是斋。第二段是说逢大事斋戒,应该遵循什么礼节。这样就很清楚,这里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是平常时候,是类似斋戒这样的大场合。
逢重要场合的礼节,孔子非常重视。子贡想去掉祭祀场合里的羊(可能是为了节约吧),老先生说了一句,“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哦,现在流行把这个叫“生活的仪式感”。你看,古人也并不落后呢。
(2020-2-22,春风作于竹风斋。正文4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