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自救运动想法哲思

新千年文化的目标和方向

2019-06-07  本文已影响120人  80a257a8de42

        世纪之交的中国和世界,处于严重的现代文明危机之中,信仰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精神虚无,已经成为全球化消费时代,现代人最普遍的时代特征。而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种族冲突、国际战争、生态恶化等严重后果,已经将人类所生活的新千年,引向“世界末日”的边缘。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危机,实现人类的自我拯救,我们必须从具体的时代境遇出发,来思考通向救赎的道路。

  Ⅰ 重塑国民精神道德

  正是信仰的缺失,带来道德的沦丧;精神的空虚,价值的混乱。而这一切的最终根源,在于技术理性的扩张和商品拜物观念的盛行。

  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过分崇拜,使一切终极意义和人文理想都被取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成为了对象化的算计与利用的关系。而这种扭曲的抽象观念,一旦被贯彻于社会生活领域,就转化为对能给人带来物质利益和欲望满足的商品的追求,进而形成商品拜物教的经济实利主义原则,让人产生自我中心的病态人格和利益至上的扭曲心灵,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风气和大众道德素质的急剧下滑。出现“他人就是地狱”的生存异化图景。而要改变当今消费社会,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缺乏信任的关系,就要从改造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出发,以批判“国民性”,来实现塑造“新人格”的目的。

  1840年之后,中国晚清社会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开始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而重塑国民精神道德和社会文化心理,就成为中国近现代文明转型的重要内容。早在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前夕,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严复,就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而在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之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理,才能由“立人”的个体独立,走向“立国”的民族解放。

  在晚清和五四两次思想启蒙运动中,“新民德”成为最重要的目标,如果说在梁启超的新民说中,近代国民道德的提出,为国人由封建宗法时代的臣民和庶民,走向现代意义的国民和公民,提供了社会政治方面的合法性。那么,在鲁迅的国民性批判中,现代个体精神的提出,则为国人由群体性、社会性的国民,走向个体化、自我化的个人,提供了精神文化上的合理性。

  从晚清到五四,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启蒙和文艺革新运动,都是与批判国民性与塑造新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正是由从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到陈独秀的《新青年》等现代报刊传媒,大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才最终导致“五四”一代新青年的出现和全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解放斗争,逐渐由少数先驱者的呐喊奋斗,转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积极抗争。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思想启蒙和重塑国民精神运动,将中华民族从宗法制度的等级观念和儒家礼教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个体自我意志的觉醒,促进了自由平等观念的传播。

  但是,由于中国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不够深入,导致潜藏在国人心中的旧有观念和文化心理,一旦遇到相应的时代氛围和现实土壤,就此再次改头换面的涌现出来。十年“文革”期间,在阶级斗争论的掩盖下,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的权力崇拜和等级观念意识,在极左思潮的推波助澜下卷土重来。出现了血缘至亲、家人朋友之间相互斗争、彼此揭发的道德和人性悲剧。对个人的肉体和心灵,造成巨大的摧残和折磨,使整个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走向崩溃的边缘。而在“关于真理问题大讨论”之后,“两个凡是”的教条思想被否定,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心。社会生活在逐渐走向稳定的同时,人道主义思想和自由平等观念,也开始在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复苏。

  20世纪80年代,国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氛围中,开始逐渐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而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社会的形成、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在21世纪的几代中国人之间,出现了具有代沟性质的不同道德立场和价值观念。而商品拜物和经济实利主义的盛行,则加速了传统道德观念和历史文化意识的瓦解,自我中心、利益至上成为商品消费社会普遍奉行的价值原则。

  而要在道德沦丧、心灵扭曲的时代,重塑国民精神道德,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利用包括信息网络在内的多种现代传媒方式,开始文艺革新和思想启蒙运动。揭示商品拜物教的虚假神话,批判经济实利主义的严重危害,让消费大众从对感官欲望的狂热追逐和商品广告制造的流行观念中返身而退,重新面对自我生存的真实需要和个体生命的本真意义。通过每个个体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道德修养的提升,促进整个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的转变。只有个人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改变,才能带来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整体生存状况的的改善,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形势中,不再重蹈中国近代历史的覆辙。

  Ⅱ 复兴民族精神文化

  自从15世纪中国进入晚明社会以来,以儒家代表的传统文化,就经历了被黄宗羲称为“天崩地解”的危机。传统文化的危机,不仅导致明末社会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在朝野党争、农民起义、外族入侵中走向瓦解灭亡,更导致整个中华民族,在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先进文明,处于保守落后,被动挨打的悲惨境地。

  明末清初,中国出现了以泰州学派为代表的民间讲学运动和个性解放思潮,以思想启蒙推动了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与此同时,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天主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复兴和文明对话。但是,清王朝的闭关锁国和文化专制,在17世纪中断了中国古典文艺复兴,而罗马教廷对“礼仪之争”的强硬态度,也同时导致中西文化交流的减少。中国文化在封闭和复古的精神氛围中,日益走向保守和僵化。

  嘉道年代,清王朝开始走向衰败,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中国晚清社会出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末民初出现的中华民族危机,是明末清初“天崩地解”危机的延续,而其严重程度,几乎达到了“亡国灭种”的程度。正是在这种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救亡图强的探索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历经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最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启蒙思潮和文艺革新运动,实现了中国文化由中古向现代的巨大转型,带来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文化复兴和文明对话。

  中国历史在“五四运动”之后,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由救亡图存走向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后,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近代被压迫和奴役的地位,实现了独立和解放。但严峻的国际冷战局势和中苏关系的恶化,迫使中国再一次闭关锁国,同时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在“反右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中,中国社会和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内中断,中华民族在十年“文革”的浩劫中,经受了巨大的灾难。

  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中国文化,再次焕发出生机。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三次大规模的文化复兴和文明对话的序幕。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后工业消费社会和网络信息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越发使文化复兴成为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经过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来对世界其他文化的学习和交流,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即将迎来一次比16世纪和20世纪规模更大的一次文化综合、创造和复兴。

  如果说明末清初的第一次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虽然与少数文人士大夫接受欧洲宗教思想和科学技术同步,但是外来思想文化未能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中,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次文化复兴,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部以“本土化”为特征的一次裂变和更新。

  而清末民初的第二次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又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西方近代文明,尤其是以科学、理性、民主、自由等现代性启蒙理念,全面颠覆中国以儒家礼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学习和接受中,完全以西方文明为参照。这次文化复兴,是中国文化以“西方化“为特征的一次断裂和革新。

  而中国21世纪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将从全球化、信息化、消费化的时代语境出发,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起优秀文明成果,在数千年精神文明传统与近百年“西学东渐”文化积累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成为一种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普世价值,既承续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传统,又具有现代性精神品质的新文化。而这次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则是中国文化在吸收和融合世界其他文化之后以“球域化”为特征的一次创造和革新。

  如果说第一次文化复兴,以陆王心学异端思想,对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正统儒家礼教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的话。那么第二次文化复兴,则以西方现代性文明为参照,对包括儒家礼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了颠覆和取代。那么,第三次文化复兴,将在对包括西方现代性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东西方文化进行重估和融合。

  中国21世纪第三次文化复兴,将以复兴民族精神文化的方式,推动中华民族在新千年的全面复兴。使中国文化,再次像历史上的汉唐一样,成为全球化时代新文明格局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进而对整个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Ⅲ 重建人类精神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伟大开端,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航海大发现这三个重要的事件。由此,全球化成为了一种“欧化”或“西化”的进程。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科学理性作为欧洲现代文明的产物,为全球化时代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参照和模式。即使是对现代文明进行激烈批判和反思的后现代思潮,甚至是更为激进的后殖民主义,仍旧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从15到21世纪的几百年中,现代化、西方化和全球化,是相互交织和重叠在一起的。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同一进程的不同方面。世界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国家是否选择,或早或晚选择现代化的道路,与这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全球化时代只能形成于现代性文明扩张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才有可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把世界各个民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地球村”。

  现代性文明的扩张,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进步,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于现代性文明的批判和反思,一直是与其发展相应的。但是既然历史告诉我们,现代性文明的全球化进程势不可挡,那么,我们如今要做的,就是让这种文明形态更加的成熟和完善。对于现代性文明的认识和反思,走向时代最前端的是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思潮,但是后现代主义在将现代性文明的进步神话和解放叙事拆解之后,留给世界的是一座巨大虚无主义废墟和各种文化碎片。

  以解构为特征的后现代文化,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一系列的死亡和终结。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人们听到最多的是“主体之死”、“作者之死”、“文学之死”、“艺术终结”、“历史终结”、“西方没落”的论调,而究其源头,则是后现代思想先驱尼采所说的“上帝之死”。而在我们所生活的21世纪,目前最为流行的说法是“世界末日”。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自然灾难、流行疾病、道德堕落、社会动乱、恐怖袭击、种族冲突等事件,无疑更加剧了人们内心的恐慌。

  我们生活的21世纪初,是一个信仰缺失,内心绝望的时代,人人都渴望被拯救,但却不知道谁能拯救人类文明的空前危机。如果我们面对当今世界上种种灾难现象,寻找其背后的原因,那么我们最终会像俄狄甫斯王一样,发现所有的根源都在人类自身。人类的狂妄自大和无穷欲望,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文明家园。以致我们都成为了内心迷惘,精神无可可归的异乡人。而我们如今要克服各种危机,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人类精神家园。这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某个民族的“诺亚方舟”,而是整个人类的“精神家园”。

  对于某些具有宗教信仰和人生理想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害怕“世界末日”的到来,而对于生活在这个信仰缺失、价值混乱、道德沦丧、精神虚无时代的大多数人来说,重建可以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而不是少数人可以逃生的“诺亚方舟”,才是最为急迫的事情。

  但是,我们该从何处开始重建工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我们的精神家园何以失落出发。海德格尔曾指出,没有基础的世界时代,悬于深渊之上。而这个基础,就是在古代作为一切原因和根据的超感性世界。在宗教信仰中,这个超感性世界,是被上帝和诸神所占据的。而上帝和诸神的缺席,无疑使这个超感性领域崩溃了。

  现代自然科学,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可观察的经验和物理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没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而一切超验和神秘的事物,都被驱赶到神话传说和艺术想象的虚幻领域里了。以往被人们真实的信仰的一切,被贬低为一种虚构,而当经验物质世界和超验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被抹平之后,人类所生活的世界,就成为了一个由自然规律所支配的物理世界了。但是,人们后来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靠科学和理性,就能完全把握和控制的世界。而是一个由各种强力意志相互冲突,彼此斗争的荒诞世界,充满了各种无法想象和难以预料的变化。这种认识甚至在最新的物理学中表现为相对论和测不准原则,甚至是混沌理论。

  人类传统超验精神家园失落后,曾经以进步解放的社会乌托邦取而代之,而当社会集体斗争的激情和理想,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后,就开始以对个人幸福的日常生活追求取而代之。而当个体生存的困境和痛苦,打破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希望时,就逃避到数字信息网络所营造的虚拟赛博空间中,以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游戏角色,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苦闷和烦恼。人类的精神家园,就这样逐渐的陷落,最终以超真实的虚拟空间取而代之。

  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是当今热门的畅销图书、影视大片、动漫游戏,几乎这些虚构作品和虚拟游戏,都充斥着大量的魔幻仙侠、英雄冒险内容。而这恰恰表现出,曾经作为人类精神家园的超自然世界,仍然对人们具有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但这也同时说明,曾经被真实信仰的精神家园,已经被一个虚拟的赝品所取代。而这个由最新数字技术所制造的精神避难所,所提供给人们的,只是一种可以暂时以想象来满足精神空虚的精神鸦片。

  如今的大量网民,尤其是众多的青少年,对这种精神鸦片的沉迷,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而我们要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并不是要简单的拒斥这种精神鸦片的吸引,或者以功利和实用的态度去求助星座运程,周易预测等超自然世界观崩溃后,所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碎片。而是要从个人的生存境遇出发,从根本上倾听命运的呼唤,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信仰和人生理想。而整个人类精神家园的重建,则需要我们去倾听那些在世界黑夜时代,入于深渊的探索者和先驱者们,给我们带来的神圣启示和启蒙真理,并以此为新的文明根基,重建我们可栖居的精神家园。

  结语

  重塑国民精神道德,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出发;复兴民族精神文明,是从文化与历史的关系出发;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则是从文明与世界的关系出发。

  如果说重塑国民精神道德,是通过思想启蒙和人文教育,培养公民的健康人格和高尚品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那么,复兴民族精神文化,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一种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普世价值,既承续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传统,又具有现代精神品质的新文化,推动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伟大复兴。而重建人类精神家园,则是从世界黑夜时代的文明境遇出发,倾听时代之音的召唤,寻求神圣真理的启示,筑造新轴心时代的人类精神家园。

  而要实现这三个目标,就必须开展以文艺革新为开端,思想启蒙为宗旨,文化复兴为方向的思想文化运动,而这正是时代所赋予新千年文化运动的历史使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