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质疑爱,到享受与付出爱

2023-09-17  本文已影响0人  芥菜籽_2005

文/惊悦

1

我们都渴望被爱,因为那本是造物主创造我们的缘由。爱与被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我们本可以享受造物主的爱,也自由地去爱,但是当夏娃在蛇的引诱下质疑上帝对我们的爱,吃了那颗果子,亚当和夏娃爱的方向就从爱上帝、爱彼此转为爱自己。关系中本应有的彼此相爱,变成了彼此索取。

什么是爱呢?作为一个爱的索取者,我们会说,爱是付出,是陪伴,是满足对方想要的,是全然接纳对方等等,我们可以列出关于爱的理解的清单,但那都是我们对爱的期待,是我们缺乏又渴望的。作为一个爱的给予者,上帝是如何说呢?他说,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永不止息。

我也一直在被爱中质疑爱。不知从何时起,我对父母的依恋变为埋怨,埋怨他们给的不够好,或者他们爱的方式不是我想要。我一直对自己是被爱的这件事充满质疑,我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爱我,包括我的父母。直到我认识了爱的源头——那位因爱我而造我的主。

2

作为女儿,我一直在被爱中索取着爱。但是在婚姻中,我是妻子,一味索取只会拆毁我的家庭,只有彼此相爱才能建立我的家庭。也因为我和丈夫都被造物主深深地爱着,我们也借着爱彼此来回应那位看不见的天父对我们的爱。我一直恐惧进入婚姻,因为我知道自己爱的匮乏。但结婚后我才明白,我们缺少爱不是因为没有人爱我们,而是我们没有去爱别人。

在婚姻中,丈夫默默服侍我和孩子,接纳我们的情绪,他殷勤地工作供应家庭所需,这些都让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但是这样的爱并没有让我成长,而是在对丈夫的体恤、对孩子的养育、对家庭尽责的过程中,我开始在爱中成长。这并不是说我的爱有多少,而是我发现,我是可以去爱的。这不是基于我爱的多少,曾经的我是否被爱,甚至不取决于他人待我如何;而在于我爱我的丈夫和孩子,我爱我的家庭。

人总是自私的,爱一个可爱的人很容易,当丈夫让我们感到伤心,当孩子让我们感到丧气,我们会忿怒地想要逃离,但是爱可以支撑着我们,在伤害中依然可以在爱中前行,在痛苦中依然选择去爱。这份爱的能力是造物主放在我们里面的,他的爱将我们沉睡的灵魂唤醒。

3

结婚前每次回到父母家中,总是享受着家人的照顾而不自知,心安理得且常常挑剔。可是当自己结婚养育两个孩子以后再回父母家,我不需要再早起给丈夫孩子做饭,妈妈每天殷勤地预备着一日三餐,当孩子说想吃什么,她总是很快地就安排。我一直和丈夫配合着照顾两个孩子,全天的陪伴也让我们少有自己的时间,回到父母家后,家人可以帮忙照看,也让我有了更多休息的时间,丈夫也可以更专心地工作不被打搅。

奶奶年近80岁,每天依然在菜园子里忙活着。当她听到重外孙说想吃什么,还来不及确认,就拿起钱包往外跑。看着爸妈和奶奶对我孩子们的那份爱,我才幡然醒悟:一直以来我是何等被爱,只是我被自己的自私遮盖了双眼。我看到了他们对我孩子的爱,这也是出于他们对我的珍爱。只是之前他们能力有限,不能总是满足我想要的,不被满足的痛苦使我质疑家人的爱。这误解使我和家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直到上帝拯救了我,把我从对爱的渴慕甚至是贪婪中拯救出来。他纠正了我爱的对象,也纠正了我对爱的理解,并让我看到我并非是不被爱的,而是被浓浓的爱包围着。他恢复创造我时放在我里面的美好,使我有了被爱的确信。

曾经,我在挑剔中质疑自己是否被爱;如今,我在那份永恒的爱中享受爱也付出爱。他的爱让我的眼睛不再盯着自己,拿着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满足自己,而是看到他人的需要。那爱的真谛是帮助我如何爱他人,也看到我对人的爱常有亏欠。

爱是有代价的,痛苦不是我们质疑爱的理由,正如路易斯所说,我们越是在痛苦中将自己包裹,我们对爱就越是求而不得。我们若将自己全然敞开,成为爱的器皿,让那份痛苦成为沙砾,我们便可以在生命中打磨出无价的珍珠,闪烁着主的荣光,成为自己和他人的祝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