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艺术之家想法

《中医医理浅说》(25)卷一太阳经证解

2024-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黄岐之

《中医医理浅说》(25) 

            卷一  太阳经证解

      “按: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少阴为中气,太阳为标。太阳一经为病,有经病,有伤风症,有伤寒症,有两感症,有腑症。腑症之中,又有蓄尿症、蓄热症、蓄血症、癃闭症。不可不知也。”太阳经本标异气,病从本从标。

      运气学说认为自然界有五运六气的变化,人体也有五脏之气和三阴三阳六经之气的运动。同时又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变化,与人体五脏六经之气的运动是内外相通应的,即天人合一是天人间动态节律的同步和谐,这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天人合一的失调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 。

      人体外气对人体及在人体中传变中,六经之气,风寒热湿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阴阳)。在本气之下,标气之上,而界于本标之中为中气(脏腑为表里)。 

        “六经各有标、本、中三气为主,客邪入于其中,便有从中化为病,有不从中化而从标化为病,有本气为病,故入一经,初见在标,转瞬在中。”

      “经症者何?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是也。” 

      “兼自汗而恶风者,则为伤风症,…,主以桂枝汤,…,浅一层立法也。”桂枝汤是太阳经症最浅方证。“经症而兼无汗者,则为伤寒症,…,主以麻黄汤,…,深一层立法也。”麻黄汤是太阳经症深一层方证。“经症而兼壮热、烦躁、脉浮紧者,则为两感症,…,主以大青龙汤,…,又深一层立法也。”大青龙汤是经症更深一层方证。

      “设若不解,不传经别必传腑。腑症者何?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也。是邪由大阳之经,而转入太阳之腑也,主以五苓散,…。”

      腑症之中有蓄尿症,主以五苓倍桂。另有蓄热症,主以五苓去桂,加滑石以清利其热。另有蓄血症,主以五岑散中加桃仁、红花、当归、万年霜之类。另有癃闭症。

      经症为经络见病,腑症为脏腑为病。

      太阳病,有经症初见,不传本经腑,而传阳明、少阳,三阳并病。也有传阳明而不传少阳者,二阳为病。又有三阳经症同见,而见太阴病。各种传病均有主治方证。

      “仲景之法,总在活法圆通,并无死法”“六经所主气机乃为本,客气所生乃为病,客气往往随主气而化为病,故一经一经病形不同”。

      六经辨证论治,方证之法仅是人体病治的一般规律,但病理千变万化,治法因病而施,故有法须活用,一味套用则成“死法”。(黄岐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