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

2020-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会宁248南有亮

一年级数学教学难点,如果没有突破,就造成三年级数学成绩下滑。三年级为什么还不容易补回来?因为“瘀结”深远。解铃还需系铃。伤处他们最清楚。

下面我就一年级这一难点,再详细叙述一遍。

比个头,比多少,比大小,最是接近儿童语气的生活常识。比如:

教师:“你”和老师比,谁大?

[一般情况下,小朋友是争先恐后的说“老师大”,而且个别老师都忽视了一个细节。这是小学生的气势,兴趣上来了,但不代表他们懂了!]高明的老师,眼神扫视全班,听到全班都基本上表达一遍,也就是等待小学生们把话说完,在头脑里打转转时,才慢慢接着走下去(发问,)

教师:“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这是行话,虽然他们开始并不懂,但教师必须说。)(又引导:)

教师:“把话说长,意思说全。”[等待,眼睛睁大大的对视每个人。][总是有急性子学生小声说的]

教师:“对!对!大声再说一遍!”

学生:“我比老师小!”

教师从小声到大声相随着小学生,把上句一块表达出来。之后要求大家大声齐声表达。[好处:①能使一部分胆小的释放紧张情绪,知道不张嘴是不行的。不说完整是不行的。②能加强记忆,也能使好多懵懂的清醒。]

这一波冲过去,就专挑“软柿子”捏!

教师:“xx!我俩比一比,你说说!”

学生:“我比老师小(矮)!”

教师:“用手指,边指边说!”

学生:“我比老师小。”

其间加段拍拍手表扬小学生的小游戏。估计,“软柿子”捏完了。就冲过了第二波!话锋一转:“你们都把自己先说,老师也想把自己放在前面!那又得怎么说?”

学生:“老师比我高!”

同理“巡游”全班!就冲过了第三波大浪。

第四波难点:

教师:“小明比花花小。小明……比……花花……小。”这是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反复让学生认一认字,找一找人!

教师:“找到高的画□,里面写大。”

教师:“找到小的画O,里面写上小。”

教师:“囗比□多2个。你在□写上大小。”

第五波:

教师:“”□比7少2个?□里面先写上大或者是小。”

教师:“你准备往小来算,用啥法?”

同理,让他们判断出加、减法时,才算完成教学任务。

你会辅导孩子了吗?

这就是深度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