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在稻盛经营哲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句话。这也是,六项精进中的第一条。
在此,我想说说,到底什么叫做“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说到“努力”, 人们往往会想到是体力和时间上付出所有。但其实,我想强调的“努力”,应从如下几个次第去做,也许更加“靠谱”。
1、博学之
所谓博学,不仅仅是多看几本书这么简单。学者,觉也、悟也、教也。看几本书、 背多少文字,固然是必须的。也不过是认知的开始,不论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在古人看来,看书、背诵仅仅是学的第三义。即认知的开始,也是立志的开始。人不立志,世间无可成之事。
修行也罢、学习也罢、工作也罢,就是要从多读书开始,通过学知利行和困知勉行,不断提升自己。
在G20这些国家中, 中国人恐怕是读书最少的国家,离开校园以后,几乎不读书的人,比比皆是。
2、审问之
读书认知中必然有所困惑,就是要多问几个问什么。取其精华、去伪存真,走心入微,才能从内心中“感知”,我们用眼睛、耳朵看到、听到的知识到底是否“正确”和“有用”。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是人如不修为自己,天地不容。但,被我们误解成,人无不为自己着想,天地都不容许。一声之差,黑白颠倒。
3、慎思之
知识具有时空性,不断探求“真理”的本源,才是学以致用的基础。视听言动中,要时时刻刻注意内心的良知,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说到底“都是人为而为人”,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来处理“人情事变”,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才能为周遭接受、才会有人气,对别人才会有用。绝不要以个人之喜好来看待世间的一切,才能客观地面对“欢乐、困苦”。
4、明辨之
即便是99个人都说对,正确总是唯一的。 这里说的正确(是非),绝非个人的意必固我,而是公诸于众的利害得失。 因此,孟子所主张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极为重要,头脑是一个趋利避害的逻辑器官,非对己不利者而不动。
从众不一定正确,都这样也不一定都好。所谓,摸着自己的良心、公道自在人心说的就是“良知”, 此良知受之于天地,绝非我们后天习性的偏好、利害得失。故有圣人云:凡人为处皆是“伪”,说的就是“本性”使然,还是“人心”使然。此处极其精微,不可不察。大忠似奸、笑里藏刀,说的就是“人心”和“道心”之似是而非处。
5、笃行之
从上述五个次第中,在认知--》感知--》觉知中,不断去伪存真、去人欲存天理,就是笃行的最好体证。
知乃行之始,行乃知之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恐怕五个次第一个也少不得,否则所谓的努力全是空谈。
无论是佛教的六度,还是《中庸》的教诲,抑或是《阳明心学》的启迪,光走脑恐无济于事。
日用伦常就是人生最好的道场,嬉笑怒骂皆是人情事变。用生命去体证圣人的教诲,才可能理解到底什么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不是努力好财货、努力好出名、努力好色、努力好美味, 如此,恐是“贵外贱内”,于己无补,空空如也!
这里说的任何人,不是别人。别人努不努力、如何努力,恐怕不是我们所能见知的。说的是自己,每时每刻是否一致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恐唯有自己独知。切忌不要与别人去比,与自己的前一刻、前一天、前一周、前一年去比,是否真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恐怕自己心知肚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空想万里,莫如一步。取钱也罢、求名也罢,只有坚实地一步一步坚定地前行,自己的幸福人生才能创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