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夷——八王太子姬琦
在周天子失去对八百诸侯的控制后,诸侯国之间混战不断。三家大夫瓜分晋,秦楚联军灭了韩,一万吴钩灭过越,三千越甲吞过吴。800年前第一任周天子分封的800诸侯到如今已百不存一。姬琦所在的巴国正是其中仍幸存的一个,只是现在它也已经如同风中残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秦楚两股强风给吹灭。
作为与周天子同宗同源的诸侯国,巴国最早的封地在土地肥沃的汉水流域。周王室衰败后,由于南方兴起的楚国的压迫,才逐渐迁徙到如今的川峡之间。
得益于与 川峡间原住民(即中原人口中的西南夷)的交好,迁徙后的巴国反而比之前强大。400多年的时间过去,西南夷早已与迁徙而来的巴国人融为一体,共同尊奉巴王。
坐拥鱼邑、巫邑两大盐泉,涪黔地区丰富的木材铁矿资源以及扬子江极其支流乌江岷江提供的便利的水运条件都是使巴国强大的重要原因。只是由于川峡之间多山少田的地形原因,粮食产量低的问题直接限制了巴国的发展。
东边的楚国太强大,以巴国的国力支撑不起一场灭楚的战争,所以在东边只能采取守势 ,把对外扩张的矛头指向西边的蜀国。
原本父王用10万江州驻军已经击败了蜀王的主力部队,眼看终于能在有生之年将蜀国收入巴国的版图。谁也没料到从未入过蜀的三十万秦军竟在这时突然出现在了蜀地。
蜀国亡了,父王选择独守江州。
姬琦仍记得离开江州前父王对他的叮嘱,“琦儿,巴国的未来就交给你了,两位大将军会帮助你的。记住,江州已经丢了,涪陵尚可收。若事有可为,再来江州为我报仇;事不可为,就到山中去吧。只要王室的血脉还在,巴国就还未亡。”
在涪陵见到大将军杨秀时,姬琦没有下达过任何王命,既不插手也不过问任何军政事物。他相信这些事情大将军会做得比他好。
在涪陵城只逗留了一日,象征性地露了几次面,姬琦就听从杨大将军的建议到鱼复地区的见一见巴幔子大将军。
只是当这位巴国最后的王太子到达白帝城后才知道东边的楚国又一次发兵犯边,巴幔子大将军已经率军前去支援秭归城。在花费两天时间将鱼邑、巫邑两座城巡视一番后,姬琦就留在了白帝城等待巴幔子将军凯旋和杨秀将军胜利的军报。
没耗费太多的时间和耐心,姬琦就等到了东西两边预料之中意料之外的结果。
东边支援秭归的巴国军队确实凯旋而归,但巴幔子将军却不幸阵亡,据说是追击楚国溃军的时候被楚王卫队的暗箭所杀。
西边大将军杨秀先是在涪陵城用计几乎无损地歼灭了五万秦军,后又联合江油地区的夷人与秦将司马错五战五胜,收复了江州。
虽说除了巴幔子将军不幸身亡外,其余几件事对巴国来说都是好消息。姬琦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毕竟像大将军巴幔子这样的英雄陨落对巴国来说是难以估量巨大的损失,意味着巴国命脉所在的鱼复地区失去了掌控全局的人。而现在的他,不管是威望还是能力都无法胜任这一角色。
于是在得知噩耗的第一时刻,姬琦就给大将军杨秀写了一封信。他希望大将军的独子,自己唯一的妹夫杨再能够到白帝城来主持大局。至于他自己也会留在白帝城。
此时的姬琦不会想到,他此后短暂的余生都因为他此刻的决定而在鱼复三城中度过,甚至病逝之后,遗体都葬在了白帝城,回到江州那个伤心之地的只有写着他名字的灵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