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两日
这次杭州的两日游,对她的总的印象是洁净,富裕,会生活。
大体活动范围是上城、下城区、江干区,另外去了翁家山,即以西湖散射的市中心区。如干路复兴路,中河路,建国路,又如江城路,河坊街,嘉禾路等,都可用整洁、干净来形容。大多街道没有马路牙子,即人行路与行车道间是平的。这样感到更简化,骑行更方便。简化,为尝不是一种效率、精进的体现。但并不是说它简单粗浅,反而处处可见其精致,细膩。有些小巷,普通的街道,每一家店铺,每一个门脸,修饰得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意味。与街道行车并不喧闹相一致,有客无客都安然自得的情态面貌。
路遇的迎来过往的人们,从他们的脸上,也看出干净。衣着不见得多华丽,但一样的整洁里透着一份厚朴,带着一种随意闲适,如白娘子的长袖,自在,眼不多顾。
弄巷口的小店里,老年的主家闲坐于围满的货品间,听着越剧的小调,仿佛做不做生意是不打紧的,反正又不紧缺着钱花,这日子总要过得舒心适意。平静的普通街道,有些店面并不宽大,但从一个门脸望进去,总让人感到别有洞天之概。或是女店家,屈腿歪做在半张榻椅上,也好像特不为开店,至于里面的成品衣裳,饰品,花卉,已然地都成了摆设,衬托。让一种悠悠的情调,化在了这人的身上。至于像高音喇叭地叫喊,站在店口拍手招呼吸引顾客的事,在这里未免让人不屑,也就难以看到的了。
于是,让游走的我暗暗地生出对在杭州生活的人的一种羡慕。干净,整洁的背后,一定是不为金钱所累,生活大体富裕。自然地,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会生活,人应该活的样子,似乎在这里可以感受得出来。
杭州自古繁华地,风月珑玲别样花。
于是乎柳永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哎呀他妈的太美了。这话传到北方金人耳里,觊觎、向往的心,便要作势起意南下攻打。
白居易又说,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如此佳期佳景佳人,怎浪漫二字了得。
还有“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的苏小小。更兼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雷峰塔映在湖面的倒影,在夕阳的余辉下,仿佛也在诉说着他们的缠绵爱情。
至于李清照南渡,李煜仓惶辞社庙,忠良岳飞被陷害,这些故事的发生大概也都跟杭州有关。
自然美景,山水环拥叠生。人文聚集,点滴诗情画意。所以说,来杭州,游西湖,更适合年轻男女,恋人情侣们双双对对,相偎相依才对景,才不负皇天浩荡,日月争辉。
漫步湖边,举目四望。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急转分心之下,想到惠州西湖,且与杭州西湖一比,实可谓小巫见大巫。杭州西湖的大,实在而又统一。形式开放,方便游玩。一天,恐怕两日也未必逛得完,游得尽兴。环湖堤岸,画舫龙船等着你,小吃香味引着你,艺画饰品茶座都安静地恭候。只要口袋里有银子,随你欣赏把玩。因此,千百年来,引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留下他们的踪迹。现代的善男信女们也要争先来此地走一遭。
第二日傍晚近七点钟,在回宾馆的路上,走在一条普通的街道,居然有“打更”声。一个骑着电动车戴着红袖章的男子,边骑行边喊道,“楼上楼下,门窗关好,小心火烛”。一遍一遍地,声音在身后逐渐地减小,传入耳来,如敲钟响起的余音,心里顿时感到一种安宁,踏实。
近宾馆的河坊街,夜灯已经亮了,照在清浅的河水里,半明半暗半幽半亮。河边石栏上坐着乘凉的市民,一小掫三五成群的聚在一块闲聊,多是老者。在一旁稍坐,他们谈话传入耳朵,无非家长里短。想到哪就说到哪,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什么紧要的事,没有边际。吃饭了吗,侬家小囡有出息,身体还可以之类的话。正是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岁月如斯,人生不过如此。
靠店面的岸的这边,有一个小女孩站在石沿矮坝那里,低着头,认真地看着手中捧的一个薄膜浅盖子。走近一看,原来有好多只小蜗牛在上面爬,还象征的放了几根青草叶子。旁边几个差不多大的小孩子,蹲在墙边地上继续着寻捉。就这样的于大人不入眼的小小的野蜗牛,在孩子眼里,却是可爱好奇之极。那种童心,真的让人想返回童年。
这两日,去的地方也不算少。有郁达夫故居,翁家山。虎跑公园,钱塘江大桥,杭州运河,胡雪岩故居等。匆匆的脚步,浅略地感受,匆匆的记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