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孩子的一句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我: “今天,我们说了什么事?”
格格: “骗人——”
我: “骗人,对不对?”
格格: “不对,”
我: “那为什么还要骗人”
格格: “就是因为妈妈老是不答应我,你要是答 应我,我就不会骗你的。”
这般,一问一答,孩子的答复,令我惘然,更是唤醒我被蒙蔽的心,久久的沉入回思,是呵!曾多少回,霸道的制止过孩子本能的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就牵引着她走向一条不经意间铺设的路——撒谎。这时你方能悟到,大错已铸成,悔矣。
亲子教育中,有多少父母同我一样,不知不觉中,就因为那“自以为对”的方式,致使孩子学会了“撒谎”。
中午,便是因为这句“因为妈妈老是不答应我”让孩子再一次向我撒了谎。
姐妹俩边看电视边吃饭,神摇目夺的,早已忘记要吃饭,兀自沉浸在动画片里。见状,我就同往常一样,不住的扯着嗓门喊:
“赶紧吃呀,饭菜都凉了。”音落,
便吃一口,继续看。
我又喊:
“快吃呢,饭凉了。”音落,
又吃一口,再继续看。
如此往反,无辙,只好拿出我最后的法宝:
“最后五分钟,没吃完就关掉电视。”
“妈妈,我吃不完了。”格格立马找借口说道。
“不行,就一小碗,那有吃不完的。”我呵斥道,格格不再吭声。
情急中,姐姐就胡乱的向嘴里爬着饭,妹妹仍旧徐徐的咀嚼——
很快,时间到了,我倒也认真,上前去,“咔嚓”给关掉了。孩子自觉理亏,也无话可说,继续吃着早已发凉的饭菜,只是迅速敛容,略有不快。片刻,姐姐报告已吃完,把碗送进了厨房,妹妹紧跟其后,分秒中,就带着空碗,如释重负的走过来说:“妈妈,我吃完了。"脸上还洋溢着诡异的笑。
“老实说,饭去哪了?”
“吃完了”
“到底去哪儿了?”我板着脸问。
姐姐见状,跑进厨房,大声回应,格格把饭倒进垃圾桶了。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气急败坏地问。小脸儿立刻怛然失色,撇着嘴,两滴豆粒大的泪珠从饱含泪水的双眸里顺着脸颊滚了下来,落在空碗里。抽泣着说:
“因为我真的吃不完了。”
“吃不完就应该背着我倒掉,然后告诉我说你吃完了?”
“不能。”孩子只摇头。
“那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这么做?”我紧跟着问,为了确定她已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就是我真吃不完了,害怕妈妈又逼着我吃,以前好几次吃不完,你都要逼我吃完。”小脸哭的愈发伤心。
“有时候逼你,是希望你多吃一点,担心你没吃饱饿着,但也不是每次都逼你吃呀。昨天晚上的饭,你是不是没吃完?然后你说吃不完了,我是不是没逼你吃?”特别举证逼问。格格揉搓着眼,又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我接着说:
“咱们遇到事情,首先应该要多沟通,而不是像你这样的用撒谎来解决。”继而担心她不理解“沟通”,又轻声问“什么是沟通?”或许因为语调的放低,便又开始自怜,边哭边说:“就是有事不要放在心里,要说出来。”我心颤。
“以后还这样吗?”
“不这样了,再也不骗人了。”继续委屈自怜。
“那我们今天说了什么事?”
“骗人——”
“骗人,对不对?”
“不对”
“那你为什么还这么做。”
“就是因为妈妈老是不答应我,你要是能答应我,我就不会骗你的。”因为这句话,我陷入了沉思,许久,许久……
终于明白,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个独立的个体,遇事时,她们也能在限有的认知领域里具备着自己的想法,他们希望爸爸,妈妈经常表扬她,认可她,甚至视她为成年人,凡事能尊重她的看法,不去约束,任其自由快乐的成长。经常,我却习惯性的用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如同今天这件事,只有吃完这碗饭,孩子才得以饱肚子,故而以家长的姿态强加管束,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能力,殊不知,吃饱了,那就是吃饱了,那怕没吃完,她也不想硬生生逼迫自己咽下这些食物使自己难受。这时,你若逼迫她,她们只能去寻求应付的手段,要么顺从,要么背着你做小动作。一次,二次,时间长了,便学会了狡辩,再重一点的,就学会了撒谎。如果,如果我当初就能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她的想法,她说吃饱了,那就真是吃饱了,接纳她的剩饭,不去逼她吃完,也就不会促使她在吃饭的问题上想着对策来应付我,更不会发生把饭悄悄倒进垃圾桶,再来赢得一个表扬而不是批评。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倘若能笃定它的正面,那就笃定了它正确发展的趋势。这关健上还要看咱们自身的辨事能力,所以平日里少不了经常性的反思,更少不了经常性的主动学习。
今天,孩子的一句话着实让我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