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杂感文心雕莲谈写作

鸡汤文、干货、随笔及其它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254人  心生莲花Y

文/心生莲花

鸡汤文、干货、随笔及其它
1.

最近,鸡汤文似乎变成了过街老鼠,大有人人喊打的趋势。

曾几何时,鸡汤文因其充满正能量、富有教育和励志意义,催人向上而深受人们喜爱。正如其名称一样,叫“鸡汤”,是因为它有营养。

但是,任何事情多了,就容易引起反感,鸡汤喝多了,自然会反胃,甚至呕吐。

于是,人们开始反思鸡汤文的坏处。在知乎还展开了一场关于鸡汤文的讨论。简书也开始排斥鸡汤文了,各大专题板块祭出了“反鸡汤”的大旗。

众所周知,鸡汤已经遍及四海八荒,其表面看上去很励志,鼓舞人心,但是仔细思考后会发现其言辞空洞无味,并没有具体内涵。

这是简书“想法”专题旗帜鲜明反对鸡汤文的理由,因此想法专题希望收录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想的文章。文章针对某人、事、物有深度思考。而“奇思妙想”专栏也要求有新奇观点。

究其原因,鸡汤文招致反感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条:

第一,大而化之空洞虚伪地说教和讲道理。没有真情实感,没有针对性和当下性。更有甚者,喊几句口号、抛几句警句走人。光有油腻腻的鸡汤,没有勺子和操作方法。人们抱怨,鸡汤文告诉了人们那么多道理,可是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啊!

第二,鸡汤文大多是以瞎编滥造的虚假事实讲貌似正确的“道理”。比如典型的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其实,讲这个故事的人根本没做过实验,当人们真正做实验时,发现青蛙是很有灵性的,当水温升到37度时,求生的本能致使它自然会往外跳。而真正把青蛙丢进开水里,青蛙的皮和神经会立马受伤,它是没能力再跳出来的!

更有甚者,有人干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直接说瞎话,讲“歪理”,直接用鸡精来勾兑鸡汤,人们喝了之后,不但没有营养,还会引发不良反应,时间长了,大呼上当。

2.

与鸡汤文一起流行的还有某学术明星讲《论语》。一开始还能迎合人们不懂高深国学、渴望了解国学的心理,本来将国学通俗化是为了易于接受,炖国学这碗鸡汤给国民喝,但讲着讲着,就随心所欲,胡乱发挥,以至于错误百出,鸡汤里到处充斥鸡毛,这碗鸡汤再也喝不下去了,所以,被撵下台也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是迟早的事。

鸡汤变成了毒鸡汤,讲国学变成了误导。真学者骂声一片,侮辱了国民智商事小,让国民失去了独立思考的判断力事大,不可饶恕。

某学术明星遭到诟病的还有烹饪熬制鸡汤的方式,自我沉醉式的表演------自嗨,当传播的目的不再是严谨的学问和知识,不再心怀大众,而是指向了自我,学术撒娇和自嗨表演携带出来的曲解瞎编就在所难免了。

写文章也是一样,不怕小众、自我,任何作者都有独特的个人经历和感受,都绕不开从自身写起,怕就怕心里没有读者。只要心里装有读者,能写出真情实感,引发读者共情,就是好文。

纵观古今中外,但凡永驻人心的文学典型,哪一个不是独特的“这一个”?但是,独特的典型所蕴含的意义总是发人深省、促人深思、引起共鸣!贾宝玉、林黛玉、阿Q、孔乙己、哈姆雷特、安娜·卡列尼娜,都是这样。

所以,现在很多编辑也一致强调拒绝自嗨文,强调心里有读者。看看简书想法专题的投稿须知,其中就有这样的要求:

所生发的思考要有普世意义,不要囿于一事或小我的情感中,最好能够与广大读者作者产生共鸣,给读者以心灵滋养。
鸡汤文、干货、随笔及其它
3.

为了抵制鸡汤文的“没有勺子,不给路径”,反对自嗨文的脱离读者、缺乏共情,不知从何时开始,又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文体------干货文。

干货文倒是真心体贴读者,直接满足了大部分读者渴望成功、但又想省略成功者艰辛探索过程的心理,直接拿大牛大咖的经验方法来兜售。于是乎,“要想日入五位数,你只需做到这三点”,“五个步骤教会你每天读一本书”,“两张图教会你写出一篇好文章”等等诸如此类的干货文诞生了,而且获得点赞无数、叫好一片!

这样的干货文,让人误以为有捷径可走。伸手党们冷静地想一想,如果真有捷径可走,人人都成了马云,人人都成了扎克伯格,人人都成了彭小六,这可能吗?

干货文过于强调技术层面的方法路径,与鸡汤文一样,剥离了现实生活的土壤。不要水分和血肉,拿出干巴巴的骨骼,告诉别人,这就是人的秘密!

要知道,世界上的人和事是复杂的,因此成功的道路也有成千上万条,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成功,除了方法外,自身的先天条件、资源储备、环境基础、人脉关系都不一样,很难模仿,导致成功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各不相同,所以,不加分辨,不合时宜,不看情境的所谓方法技巧的干货文,最终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干货文的流行,只能说明现在急功近利、好逸恶劳的心理很普遍。

鸡汤文、干货、随笔及其它
4.

其实,天下文章原本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界限。古人在记录言论、撰写史册时,并没有区分文章的文体,都是顺势而为、适时而生、应事而行自然而然形成的。至于文体的划分,是后人研究的结果,尤其是现在的文体标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是西学东渐后借用外国人的标准划分的结果。

我们没有必要去严格区分文体,更没有必要盲目跟风,今天流行鸡汤文就去写鸡汤文,明天流行干货文就去拟急就章,人云亦云,别人反对自己也跟着去踩几脚。

把鸡汤文写得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针对性,把干货文写得生动一些、情境化一些,满足不同读者所需,也是可以的。

现在,就有把鸡汤文扩大化而生硬滴加以盲目排斥的倾向。自己小说写得不错,在他眼里,其他一切都成为面目可憎的鸡汤了。一次,我写了一篇典型的心理类的文章,还被推送到了简书首页。一位大咖在点评时就说我这是典型的鸡汤文。按照他的逻辑,教育、想法、心理、婚姻育儿专栏都成了鸡汤文的阵地,跟简书的宗旨“反鸡汤”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我个人更喜欢有感而发、随性而至的随笔。有感就发,有事就述,有理就说,不跟风、不拘泥。讲述风情文化,评析世态人生,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可以客观记录,也可以旁征博引,更可以议论抒情,富有情调理趣,在随意的娓娓道来中,完成了个人的抒发与他人的连接。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人用汉语白话文将法国启蒙作家蒙田开启的随笔发挥到了极致,读他们的随笔散文,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笔和杂文都属于散文,只不过前者从寻常事出发,行文闲适,温尔文雅,后者多针砭时弊,行文犀利。鲁迅将杂文写到了极致,他的杂文“像投枪、像匕首”,做到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前辈文学大家都根据当时的现实生活和实际需求,各行其文,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位置,为我们做出了永久的示范和表帅,我们难道还要一意孤行,为赋新诗强说愁吗?


我是心生莲花。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手动点亮这颗心吧,也欢迎打赏、点评和关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