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围城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20人  耳双生

文:耳双生

钱钟书先生写的《围城》,我并没有读过。

当年的那部同名电视剧,也只是瞅过一、两集。

不过很吊诡,“围城”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倒是知道。

不得不说,钱老先生的这个比喻还真挺高级。

严格的说,这算是借喻,一种更为高级的比喻形式。

最近的日子里,接触了不少实体产业的老板。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和商业环境,让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普遍弥漫着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微妙。

还好,我遇到的,都没有在现实面前退却,普遍还是正能量。

最多不过是茶到味淡时,点上一支烟,摇头笑道:尼玛,你们可千万别干实业了!

因为,我的确刚刚从从事多年的实体产业里溜了个弯,出来跟一个设计师老朋友搭伙开始弄广告公司。

虽然主体还是做产品,但毕竟搭档的设计老本行并没那么轻易能丢下,也算是体验了把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员”。

然而,走入广告这个圈子才发现,这段时间身边的那些广告人,一个个不是正在转型干实体就是在转型的路上,对自我要求很高。

有平面设计师自己开发日用品的,有资深4A文案自己开餐馆的,有自媒体老板开始入股做电动工具的,也有广告老板自己把会议室改成咖啡书吧的,甚至还见到有位空间设计师,自己觉得家里的油烟机太丑,自己亲自动手开发了一款非常不同寻常的一体式油烟机,并已经打算自建渠道开卖。。。

所以,脑子里生生冒出钱老先生的那两个字——围城,也很正常。

和这帮广告圈的朋友最近有聊的一个持续性的话题是——时代的变化、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更替,使得如今传统超市货架上各个品类的产品,其实完全都可以用设计思维再来一遍。尤其在一、二线市场的消费升级类玩法。

源自网络

也许,这才是身边这群对自我有要求的广告人在围城外找到的城门口,有一点蜂拥而入的赶脚。

当然,不光光广告人,还遇到一位九零后的小姑娘,应该可以称她为富二代。她老爸是传统电动工具行当里颇有身家的一位老板。

她很知道自己未来会女承父业,但却并不甘心眼前目光所及的笨重物件,她一门心思想要做出跟老爸不一样的产品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喜好的电动工具。

于是,她会光为了那套不同寻常的模具,苦苦求了一位日本的新锐设计师差不多半年的时间。。。

当亲眼看到她花了2、3年,才打磨出来的那一款极具颠覆性的家用电动工具,我也由心底的竖大拇指。

的确非常之精致,外观细节和操控触感上极有想象力,极简的设计,完全不是寻常意义里那种傻大三粗的电动工具箱。

她说,这才是年轻人要的东西。我点点头,说,连我这大叔也喜欢。

谁不喜欢美物?

人间处处皆围城,说围城,这背后可能有一些无奈的潜台词,但这现象其实也是一种寻求突破的体现。

说实话我有被这种突破之心给感染到。行文至此,感觉自己已快被带到了围墙边,只是。。。我的这扇门似乎还不知道在哪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