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望族——王阳明

2022-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湘水E人
王阳明给侄子写的信

内圣外王:就是内在的强大,拥有良好的心性,强大的思想,外在的丰盛,知行合一,个人成功也能利益别人。

孩子15岁之前的心性教育,15岁前人生剧本的书写阶段,15岁后是人生剧本的登台演出。

孩子内心仁义厚重,有良好的心性教育,这样的孩子就会影响别人,不是被别人影响。

境教是高端的教育,身教是中端的教育,言教是低端的教育。境教身教言教形成“道场文化”。学校、教堂、家庭都是道场。

父母是孩子的风景。

孔子的理论核心:仁义勇。

王阳明的理论核心:心则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恐惧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当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让我们停止行动,从而达成自保的目的,恐惧是一种幻象。

克服恐惧最好的方式——面对。

面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有两种心情:兴奋与恐惧。

面对恐惧,心中要有光明,犹如心中有盏明灯就不怕走黑路。心中的坦然与光明,是我们内心心灵的指引。也因为心中不存在私欲,不做自我利益判断而做大众的价值判断,对人客观公正,做事敢于利益大众,对得起天地良心,不骗自己,不骗别人,天地可鉴,知行合一,心中自然就安稳了。

克服恐惧的真相是:心灵安顿,情绪稳定,心中坦荡,不做自我的利益判断,而做价值判断,不想自己而是利益大众的话,其实我们是没有恐惧的。我们恐惧的来源是我们自私,是我们想自己想得太多,所以才会产生很大的恐惧。做大众的价值判断,处理内心的世界,超越自身得失,才能看到全局,良知会为我们做最好的决策。

成功教育的四大要素

成功教育的四大要素:

1)先天气质,有心灵的觉察力和心灵的洞察力。

2)志向,哲学的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3)身份,身份是心灵的暗示。王阳明从小对自我的内在认知非常高——12岁立志要做圣人。

圣人只是一个角色,身份才是真正支撑圣人角色的底气。

4)环境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王阳明六岁才开口说话,六岁前锻炼了心灵的观察能力,强化心灵的运作能力。

怎样让家族成为书香门第?

三代(爷爷爸爸和我)出贵人,六代出圣人。

家中只要有人注重精神文化的教育,叠加三代就出贵人。家中要让后人将精神文化DNA传承。

王阳明的故居在浙江余姚,父亲王华是状元。

有人送王华美女,王华答:欲借人间种,唯恐天上人。

教化是“内化于心的化”,与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是相似。

教育三维度拉开孩子与普通人的差距

教育的三个维度:思维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心灵的丰盛度。

思维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和心灵的丰盛度是软实力,软实力被强化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硬实力

人不要比起跑线要比高度。

思维层次会显化为人的心灵层次,心灵层次会体现为人的良知层次,王阳明在老百姓心中就是天人和神人,这就是王阳明胜人一筹的地方。

决定心灵丰盛度是致良知,心外无物,心即理。我们心中是否光明,是否存在有私欲,决定我们看见的世界,心中越清明的人,思维和思想的层次也会越高。

自身的成功模式会成为信条

父母自身成功的经历会转化为教育孩子的信条。

严格的家训家风,订立家训家风是减少教育风险的方法。

我喜欢让孩子走点弯路

王阳明的父亲告诉孩子:参加科考,你才会有报效国家的政治平台或舞台。王阳明,科考二甲第四名,也就是全国第七名。

王阳明,喜欢考察,兴趣广泛,经历就是财富。

人若要长大离不开三点:

1)从被照顾学会照顾别人

2)从被教导学会自我教导

3)从顺境到逆境,再到逆境走向顺境的过程。

人多点经历,走点弯路,将来就少买单。经历无法替代,过程无法超越。

修炼自己最快的方式

真正的行是从真正的知开始,知行不一是因为不是真正的知道。

人在面对挑战的时候:

是最能见到自己是否真正的知道的时候;

最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实的自己才会出来;

是最能发现和修正我们最好的时候,因为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担心、恐惧、焦虑和价值取向、私欲和爱的程度。

我们面对挑战和事情的时候,能平静下来致良知,不做利益的判断,而做价值的判断,跳出自己站在更高的大局和利益大众的角度出发,内心保持光明的话,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的坦然。当我们变得更加坦然,在潜意识里也会对我们的自我形象会有更好的看法,慢慢我们格局与心性都被拉到新的境界和高度。所以,面对事情的时候是升华自己的最好机会,事上练就是如此。新学的伟大不是避世,而是入世。敢于面对挑战,敢于面对经历,每次面对经历和挑战,都是把我们拉到新的境界与高度最好的方式。保持一份觉察,我们经历的事越多,对我们是越有帮助。

我们致良知、内心光明的话,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境界会越高,能力会越强;这一种叫此心光明。

如果我们私欲太重的话,我们经历的事情越多,就会越疲惫,这一种叫无事生非。

孩子经历的事情就是成就孩子的过程。

慎言与多言

慎言的人有四种原因:1)遗传、2)装好人、3)故作高深、4)装糊涂

多言:1)曾国藩带兵的时候,要求“口到口勤”

2)该说的一定要说,当仁不让。

如何教导孩子怎么说话?

1.孩子提出正面想法时表示,支持就可以了。

2.孩子说话带有攻击性,要立马制止。

如何把话说到别人心里去?

真正的沟通一定要配对感受而感受是心灵的重要语言;真正的沟通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

连接力后是共鸣力,共鸣力后是感受力。

爱+感受=滋养力

说话时要引发别人的共鸣,要带有感受。

父母和老师说教太多,孩子触动太少的时候,很难变聪明。人只有在触动之后才会改变,说话触动了孩子,才能给孩子以启迪和智慧。孩子受到启迪才能生发智慧。

一次给的知识太多,孩子就没办法消化,没办法消化就没办法内化,于心知识要一点一点给到孩子,让孩子有时间内化于心。

方向是正确的,方法自然会来。

心即道,义是路。

心即道,是天人合一,道行合一,内圣外王。良心安稳,睡好觉,致良知,不为自己做利益判断,而为大众做价值判断。

道给正气,得福报;义给价值,有回报

跳出自己才能进入智慧:绍兴就是知行合一,只有心中清明,既能看清自己,又能跳出自己,人才能真正的进入智慧的大门。

变得智慧的方法论

爱和善都是有真假的,需要我们用良知做判断。

感觉良好,有开心的情绪时,要觉察是善和恶,分清善恶是道德,这是人道;分清是非是智慧,这是天道。

开心的情绪,分两种情况:

1)帮助别人的时候(良知)

2)欲望被满足的时候(恶)

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光明,忙而不疲惫,失而不焦虑。

事上练,才能找到全局的真相;致良知,才能天人合一,找到利益大众的价值判断。

内心光明才能真正快乐和自由。

王阳明家训96个字:成人成才成事

古人教育孩子是成人成才成圣;今人教育孩子成人成才成事。

王阳明家训——写给侄儿的信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仪。(立本

节饮食,戒游戏,勿撒谎,勿贪利,勿任性,勿斗气,勿责人,但自治。(修身

能下人,是有志。(立志

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权果,心里蒂,地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心性和格局

拥抱心学就是拥抱人生最大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