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之四,俗世贤人并非大宗师!
【读经典】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简单翻译下:所以古代圣人用兵打仗,灭掉别的国却不失去民心;利益和恩泽广施于万世,却不是为了偏爱什么人。
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
简单翻译下:所以有意与物相通的人,不是圣人;有亲疏之分的人,算不上是仁;在意天时的人,不是贤人;利害不能相通相辅的人,算不上是君子;追求名声而失掉本性,不是有识之士;丧失自身与失去本性,不是能役使之人。
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简单翻译下: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都是被役使的人,使别人快意安适,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适的人。
【谈心得】
《大宗师》里的这段文字历史上是存在争议的,和上下文都在描述真人的状态关联性不强,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说是原文竹简放错了地方,导致后世的版本中突然冒出这么一段来。
具体真伪我们不去考证,但从这段文字看确实和庄子的文风有所差别,但其观点也符合道家的思想学派,从儒家圣人的角度讲到真正的大宗师,绝非那些儒家推崇的仁义君子。
“圣人之用兵,亡国而不失人心”,行军打仗,灭掉对手但不能失去民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广施恩泽,却不能有所偏爱,而应该至人无亲,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
那些“乐通物”“有亲”“天时”“利害不通”“行名失己”“亡身不真”的人,都算不上宗师级别的圣人,因为他们都在追求具体事务的过程中迷失了本性,成了被役使的人。
庄子还列举了“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样的贤人,他们都是尧舜禹、夏商周时代的名人,不愿随便接受天下、忠于君王、冒死忠谏,结果对于他们自身而言,都很悲惨。
庄子认为这些人都不不能被誉为宗师,真正的大宗师即使处于俗世间,也能和客观世界融为一体,顺应自然,离形去智,不用刻意彰显自己的贤德,才能忘却生死,得取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