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主难寻,徒羡卧龙。

2018-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龙英知府
明主难寻,徒羡卧龙。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命途中遇见县令陈宫,这个角色一出场便被惊艳到了,陈宫捉住逃亡的曹操,以言试之,曹操怒骂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宫当即反驳:

“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奈未遇其主耳。”

随后纳头便拜,弃官跟了曹操共举大义。

路上曹操因疑心太重而杀了吕伯奢全家,引出了那句定格了曹操奸雄一生的名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开始犹豫:

“我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然又叹曰:

“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而他往。”

自此,曹操是曹操,陈宫是陈宫。

这是一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角色,出场次数有限,但他却可能是全书里最令人唏嘘的人物之一了。辗转流离,他来到了吕布麾下进言献策。

吕布勇能一人一马独战刘、关、张,而论起谋,他甚至都比不上张飞,他如果顺从陈宫的计策,或许就不至于死那么早了。

而陈宫开头说的话

一句“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并不是自负之言:

张松讽刺曹操时有一句:

“濮阳敌吕布,宛城战张绣,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

这是曹操一生最耻辱的五件事,开头第一个“濮阳遇吕布”,便是陈宫留给曹操的一顿开胃菜,让彼时早就是诸侯一霸的曹操吃了个大亏。

又有后一句“奈未遇其主耳”,一语成谶。

吕布只是个莽夫,见色忘义,三姓家奴,贪生怕死。陈宫在他那里完全施展不开一身所学,屡次谏言皆不被采纳

这才有了“白门楼吕布殒命”,陈宫被擒。

曹操居高临下; 陈宫临危不惧,傲然与曹操对视

时隔多年,曹操再次见到当初的救命恩人,只问了一句“公台自别来无恙?

陈宫回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之。

曹操企图以妻子老小来威胁他:“公如是,奈公之老母妻子何?”

宫曰:“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 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嗣; 老母妻子之存亡,亦在于明公耳,吾身既被擒,既请就戮,并无挂念。”

说罢便自去断头台,引颈就刑,不曾开口求饶一句。

曹操起身泣而送之,以棺椁厚盛其尸,葬于许都。

陈宫这个人物就这样“末路英雄”式地退出了乱世舞台。

徒有“治世之能臣”,却未遇明主,为了心中不屈的固执,毅然赴死。

回首刘邦与萧、韩; 刘备与孔明。

有伯乐,千里马自然会踏燕凌空——但没有。

明主难寻,徒羡卧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