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5

2018-01-15  本文已影响0人  松散烟灰

我看《最后的晚餐》

        前几日我无意中看到《最后的晚餐》这幅画,看着看着不觉到了深夜……

        知道这幅画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读小学。看到这幅画的名字,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了,最后的晚餐?难道是因为太穷,吃不起饭了?那时网络不像现在一样普及,念头闪过,便在脑海里存在了这么多年……

       再次有缘看到这幅画,心中甚是激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人的感觉甚妙,不管我们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到她在对我们微笑。个中奥妙在于达芬奇非常善于把握人的面部器官的各部分比例及对表情的拿捏。这在《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中更是得到了体现。

       画中的人物有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耶稣,基督教中的救世主,在《圣经》中被誉为神的儿子,为人类传道,却终因人的罪恶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提到《圣经》,不得不提犹太故国,因为《圣经》记载着犹太故国的历史。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被埃及奴役,到“巴比伦之囚”,后来,在波斯的帮助下获得暂时的和平。没过多久,古罗马的铁蹄践踏上了犹太故国的土地。有先知预言,以色列的新国王会“骑着毛驴进城”,耶稣出场了,他就是那个骑着毛驴进城,深受民众敬仰、爱戴的年轻人。耶稣的进城,引起了轩然大波,自然引起了当权者大祭司的注意。罗马军发话,他们不想看到民众的叛乱,否则就会毁了耶路撒冷----犹太故国的大殿。大祭司决定秘密处死耶稣。耶稣有个门徒叫犹大,为了金钱出卖耶稣。他告诉当权者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前夜,耶稣和众门徒准备吃晚餐,就餐伊始,耶稣对众人说有人出卖了他。此时,餐桌上的人表情各异:有怀疑、有惊恐、有表示忠诚……历史定格在这一秒。

        以上是《圣经》中的故事,事情大约发生在公元4年-30年,这个故事被很多画家画过。大多数人选择把犹大画在了受审判的位置,让人一眼能够看出来哪个是犹大。而1600年后的达芬奇另辟蹊径,把犹大放在了众门徒中,此做法甚是妙。试想如果画技不足够高超,人物心理、表情拿捏的有一点差池,达芬奇怎么会把犹大不经意地放在人群中,却又能让人不费劲的认出来?是精湛的绘画技巧和十足的自信促使达芬奇造就了千古名画《最后的晚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