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设计
2018-12-21 本文已影响0人
RangureZ
无意识设计
无意识设计是一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方法,也是服务于产品语义,仿生设计,叙事设计等具体设计类型的操作工具。
- 不提倡从产品本身寻找问题,不要去寻找痛点设计。没问题的产品才值得去再设计
从产品问题出发是否会有产生有意识设计?
人们认为没问题的产品,才进入人类潜意识,所以才值得去再设计?
- 无意识设计研究的系统设定
- 人群的行为逻辑与心里逻辑相互交合从而产生的其产品物理逻辑的本质
第一阶段: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定义
- 冰山理论
-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包含无意识)
- 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区别:无意识多在原始生理动力
-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包含无意识)
第二阶段:个体与集体无意识的关系
- 原型————集体无意识理论
- 集体无意识从未被个人获得过
- 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
曾经被意识到
但又因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失的内容所构成的,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却从不在意识中
,因此从来不曾为单个人所独有,它的存在毫无例外地要经过遗传。 - 集体无意识由原型组成,其领域包含原型、原型意象、原始意象
原始意象:指人们头脑中生而有之的以特定方式理解世界的初始意象。
- 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主要由那些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
原始意象
是艺术创作源泉
第三阶段:无意识的广泛联系
- 心理必然与语言,意义和价值观念相联系。
- 支配着人类存在的方方面面的无意识是象语言一样构成的。无意识要么以隐喻方式被凝缩,要么以换喻方式被移置。
- 从多方面去研究无意识理论
- 精神分析学
- 符号学
- 语义学
- 修辞学
- 直接自觉论
- 知觉心理学
- 强行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两者相似性交换是错误的思想
- 事物的信息至无意识的形成
- 客观事物发散无数的信息
- 通过主观性体验(五感/知觉)转换成为经验记忆,从而形成无意识
主观性体验由有意识形成潜意识最终成为无意识 是否与前面的集体无意识有冲突?
- 众多无意识碎片的搭建与组合成为主观化的概念事物
《设计的生态学》提速两种运用感知的路径:客观写生 & 寻找关联(Found Object)
-
客观写生
- 客观写生是人对事物信息的直接知觉的利用,遵循吉布森提出的 affordance 可供性原则。
-
寻找关联
- 借助事物间的信息与无意识的交换完成设计
- 将此图片化的形状或其上附着的现象,使用于别种物品的设计上,暗示着使用者新的物品功能或意义;将附着于某种图像化之物的行为或现象,或是其局部,当成设计的主题,使之与使用新物品的行为或印象产生关系,并非单纯挪用物体的形状而已。
- 使用已知的物品来构筑新的物品的编辑手法,从物体间的关系中找出看不见的联结并加以设计需要卓越的感知。
- 借助事物间的信息与无意识的交换完成设计
无意识设计的分类方式
-
1. 客观写生(直接知觉读取信息)
- 事物信息 -->直接知觉读取并服务 -->事物主体
- 深泽直人更多强调的是,在以吉布森提出的直接知觉理论中,对
affordance(可供性)
的解读与运用。 -
直接读取的方式依赖人的本能,而非经验与无意识的记忆。不假思索的设计正是设计师对直接知觉读取信息的主观反馈式“写生”
客观写生.png
-
寻找关联
-
2.无意识嫁接
- 服务感知
- 服务功能
-
B事物的无意识与A事物的某个信息产生关联,设计师将B事物的无意识嫁接到与之关联的A事物信息位置,这样在操作使用时可以产生语义的感知和附加的功能
无意识嫁接.png
-
3. 主体感知替换
- 从B事物发散的某个信息,经过感知体验后成为的无意识经验,被设计师提取,并将其放大到足可以替换A事物主体感知的程度,这时,B事物的无意识不是替换A事物的局部信息,而是替换A事物的整体感知。
-
这种替换以表达A事物新的使用体验为目的,A事物的物理属性依旧存在,但体验感知已被放大后的B事物的无意识取代。
主体感知替换.png
-
4. 个体观念强化
- A事物无意识 + B事物无意识 --> 个体观念
-
设计师会呈现出一个由 A 与 B 的无意识所构建成的新体验物 C,构建全新体验物的目的,是希望强化的观念不被原有的无意识经验干扰。
个体观念强化.png
-
无意识连接的四种方式
无意识设计的4类联结方式.png客观写生与寻找关联交叉转换的运用方式
-
以客观写生的直接知觉为出发点,通过寻找关联的信息与无意识的交换,作为最终的体验结果。
客观写生到寻找关联.png -
通过信息与无意识的交换,创造出可供直接知觉读取的信息,便于使用者不假思索地体验。
寻找关联到客观写生.png
设计的感知是事物间发散的信息,及其无意识经验,通过设计师主观能动地进行交换、重构、搭建的过程。其具有客观存在与主观表现的双重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