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花了,健康带回来了吗?

2019-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保持饥饿愚钝的医者

钱花了,健康带回来了吗?慢性病患者用药的迷思

作为具有高学历的医务工作者,我总是希望通过确凿的证据给患者对用药和疾病的正确认识,但在临床中却觉得势单力薄。保健品销售人员在诱惑儿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药店的导购在误导疾病乱投医的患者,医生们专业细分,每个医师只是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给患者开药。结果一大把一大把的药物拎回家,却迷糊了,到底如何服药呢,钱花了,健康真的带回来了吗?我总结了我最常见到的患者问题,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用最新的药和最贵的药

一分钱一分货,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适用的,而新往往跟贵联系在一起。因为新药的研发往往投入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在专利保护期,制药厂需要把研发费用收回,价格就会非常昂贵。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价格昂贵的药物不仅疗效好,副作用也少,投入的宣传多,医生也愿意尝试。但新药和贵药就是最好的药说法也不绝对很多新药上市时间短,更长期的副作用并不为人所知,所以才会有上市后还在不断的了解药物对人体的长期损害,如果有危害则会在说明书上加入黑框警告,甚至从市面上撤销,停止销售。之前红极一时的减肥药“曲美”就是因为有心血管危害和导致自杀危险而撤市的。

而一些已经上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药,还在临床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比如大多数降血脂、降血压和降血糖的药物。比如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比如降糖药二甲双胍,比如降血脂的阿托伐他汀钙等等,这些药物历久弥新,越来越多新的功效被发掘,而且价廉物美。

因此,不迷信贵药和新药,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

用最少的药

一片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是科学家、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目的。现在已经研发了各种复合制剂,比如一片药里面既有降血压成分,也有降血脂成分,还有抗血小板成分。应用上述复合制剂可以减少服药的药片的数量,但药物种类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是没有减少的。

在临床中遇到最多的,是不仅应用了主药,还用了一大把的辅药。我把主药称为具有治疗作用的药,而一些名称上有一定功效,但并没有有效证据的药,我称为辅药。如果希望减少药量,应当果断的减少辅药,坚持服用主药。遗憾的是我见到的常常是辅药、保健品吃一大把,但把主药停掉,搞出一大堆并发症找我救急的。所谓保健品,在美国FDA定义中是验证吃了无害但没验证确切效用的。究其原因,还是医生对主要的宣讲不够,患者对药物没有信心,转而吃了一大堆标榜自己有功效的保健品和辅药。

最少的药还包含了服用次数的多少。以降糖药物和降压药物为例,有短效的一日多次的药物,也有长效的一日一次甚至一周一次的药物。可想而知,越少的服药次数,越低遗忘服药的风险。如果有经济条件,将一日多次的短效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换成一日一次的长效药也许是能够更好控制疾病,减少服药负担的好办法。

用最价廉的药

将传统的消费观念,也就是用了好东西就用不了差东西,也应用到了对药品的消费中。经常听老人们说,医师,不要把药用太好,以后就不管用了。

就像作战在前线,面对敌人时,士兵们考虑的是该用什么样的武器,是用手雷还是机关枪,而不会去想武器的价格。医生也一样,首先想的是最合适那种药物,如果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才会进行相应替换。因此,哪怕一个最有钱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依然是最廉价的二甲双胍。而一个生命垂危的重症感染患者,但凡有条件,无一例外都会选用最高级别的昂贵抗生素。

最好不要持续用药

返老还童,永葆青春,长生不死是人类一直的梦想,我们多希望能够有一种方法可以一片一针见效,让自己脱离慢病的苦海,哪怕贵点都在所不惜。然而梦想的热情总被现实冷酷泼醒,尽管从古代帝王到如今亿万富豪,持续不断孜孜以求,但迄今为止梦想仍然遥不可及。所能做的是用药物保持自己器官功能完好,等待我们梦寐以求的治愈疾病的日子到来,万一真的等到了那一天,但全身并发症不可逆转,岂不悔之晚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