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文800字点赞

知道自己要干啥的重要性——读《论语》117

2024-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俊和和

子曰:“觚(gū)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说:“觚这种酒器已经不像个有棱有角的觚了,这不是个觚了!这不是个觚了!”

“觚不觚”,“觚”,一种上圆下方、腹部有棱角的酒器。这个东西肯定比较古老,早在孔子时代觚就有点变形了,大概是做觚的人草率,不完全按照古代礼器的规制制作,孔子一直主张名与实要相符,所以才会发这个感慨。

“觚”,是喝酒的酒器。酒器分五种,容量不同,分一升、二升、三升、四升、五升等规格,名字含义也不同。

最小的叫爵,容量是一升(古代一升很少,具体多少不清楚),爵的意思是尽、足、够了,就这一点,不喝了。

其次是觚,容量二升,觚,音gū,孤家寡人的孤,就是寡,就是少,少喝点,不多喝。

第三是觯(zhì),容量三升,就是适,舒适,自己享用美酒了。

第四是角(jué),容量四升。角,就是触,有触动了,微醺了,不能自适了。

第五是散,容量五升。散,同讪。或者是你讪,开始说胡话了。

因为孔子知道觚应该是什么样子,而眼前的觚实在是看不顺眼,根本就不像个觚,觚都不觚了。没有觚的形,只有名,随便做一个就摆在庙堂里,还是觚吗?孔子主张正名,至少要名实相符,“觚不觚”,还能叫觚吗?这句话也影射了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名不正、言不顺的社会乱象。

觚怎么不像觚了呢?觚是高高细长的,圆口,方底,底部有棱,装不了太多酒。但人们贪杯,想多喝,有人解说,人们把那底部不做方棱,也做成圆筒的,把容量放大了,虽然还叫觚,实际上已经不是觚的量了。也有人解说,不是改了觚的形状,而是他一觚接一觚地喝,那还用觚做什么呢?干脆用角、用散得了,还可以用壶呢,壶是六升!

总之就是名不副实,规矩坏了,乱了套了,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觚不像觚。这不就是当今社会吗?千万别怨社会,别指责别人,要切己体察,知道我是做什么的,我得本本分分的像什么。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该守什么规矩,这很重要。

今天学习了知道自己要干啥的重要性。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