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韩愈诗派及其他诗人(二)
二、韩愈
1、生平、思想。
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三岁丧父,由兄嫂抚养长大。自幼就攻读六经百家之书,跟着名人大家学习古文。长大后参加科考,考了三次全部落榜。终于在贞元八年(792年)考中进士。后来又三次去考博学鸿词科,还是没有考上。考试之路非常坎坷。
到803年时,当上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唐穆宗即位后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发现问题就上报朝廷积极劝谏。当过大官,对民间疾苦也很有认识。从他现存的三百多首诗里,有不少是抒发报国的作品。
但总体来说,他并不把诗歌作为议论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只是用来抒发情感。他的诗歌大部分内容是游迹、写景等抒怀之作。
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开创者,文学成就主要是散文。但也在写诗,而且有诗歌主张。他认为诗文要所“戏”,也就是要有娱乐性。他还逞才,炫博,诗歌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儒家的诗教观。
他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词必己出”。因其追求创造性、独特性,就吸引了一批人,由此形成了韩愈诗派。
他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继承了李白的奇幻想象,又吸收了杜甫博大精深的内容,还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
2、诗歌创新之处。
(1)新颖奇崛的艺术意境。
他的追求,简单来说就是“奇”,不管意境、结构、语言还是技巧,都避开俗气的内容。而且以意境为首要目标,往往追求“怪”的意境。他总是通过超群绝伦的想象和雄伟豪放的语言风格来写诗。
所以读他的诗,会感觉很奇突,这就像看一座山,如果是平缓的山,我们会觉得很温和,但他的山有各种尖刺,给人以挺拔奇绝的感受。
如《调张籍》: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唯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
仙官敕六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
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
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2)以文为诗的结构笔法。
用散文的思路来写诗歌。诗歌是跳跃的,画面的,而散文更注重语言的连续性,容易品味。他就把“以文为诗”作为自己的创作要求,注重章法结构和虚词的应用,把散文中的议论叙述手法带到诗歌里。
这一点和李白的一些作品相似。李白的作品就经常有“之乎者也”等字词。把这种虚词用到诗歌里,能够加强诗歌音节的连续性。所以,韩愈的诗歌有李白的影子在里面。苏轼在写词的时候,把写诗的方式代入到词中,也有同样的思维在里面。
韩愈的代表作《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这首诗就是通过写游记的方式来写的。
(3)劲拔险拗的语言韵律。
语言用字突兀尖锐,对比强烈,读来拗口,不像读通俗的诗歌那么流畅。他就追求这种奇峭、劲健、险怪、拗口的风格。
如《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里面有很多生僻字,给人以“吊书袋子”的感觉。
这就是他遭受到一些诗人或学者批评的原因,所以对他的诗词褒贬不一。
但他也有通俗易懂的诗歌,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