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番茄——体验报告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Grunge_阿远
一个番茄-产品体验报告

一、产品介绍

1.产品描述

一款帮助用户运用番茄工作法的app。

使用户更加专注,提升工作效率,单位时间内产出更高价值。

(番茄工作法: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规定25分钟内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番茄时钟响起,然后进行一次短暂休息,每4个番茄时段多休息一会儿。)

2.体验情况

体验设备:iphone

体验版本3.5.1

获取渠道:app store 效率类别——您可能还喜欢。

3.功能结构图

4.核心流程图

二、功能介绍及分析

1.核心功能——番茄钟

可以从上述核心功能流程图看出,默认设置下开始番茄钟之后可以选择暂停,或者放弃,并且在番茄钟时段内允许操作手机,在完成一个番茄钟后,表现层优先推荐用户设定一段休息后循环番茄钟,4次循环后一次长休息。

这是一个番茄与竞品的差异化所在。

竞品Forest,在默认设置下开始番茄钟之后不允许操作手机,操作即视为该段失败,在完成一个番茄钟后,表现层休息一下的优先级与返回、分享、标签同样,没有严格按照番茄工作法的休息循环设定。

一个番茄可以通过高级设置——设定小憩、休息、长休息、每日目标时长。

竞品Forest——无相关设置

一个番茄可以通过高级设置——每日目标

竞品Forest——无相关设置

一个番茄可以通过高级设置——沉浸模式(中途退出或暂停则专注失败)

竞品Forest——工作模式(可以使用手机但如果使用则收益金币减半且不计入排行

榜时长)

通过上述分析的,一个番茄的产品调性,保守的番茄工作法践行者,针对平常工作需要手机的人。

功能还包括标签——注释该段番茄钟专注内容、设定时长——以5分钟为单位,10-120分钟范围、白噪音功能——提供背景纯音乐,以上功能与竞品同质化严重。

2.成就

成就功能页面数字化的展示了今日专注时长、最佳专注时段、总专注时长、排行榜排名、历史专注时长日历展示。

竞品Forest通过我的森林功能——每日一片土地,根据专注次数长出树木,根据每次时长,树木繁荣情况不同。

对比分析:

Forest层级更深,处于列表单内,更加突出了产品的核心功能,且会展示专注失败的树木(枯树),产品在专注成功率的激励反馈上做的更成功。

一个番茄成就层级与核心功能番茄钟层级入口持平,展示方式更直接,但是略显生硬,排名功能略显稚嫩,且无法展示番茄钟失败,用户激励效果弱,优势在于提出最佳专注时间这一模块。

3.小习惯

可以通过右上角“+”添加小习惯,设定目标、每日时长、提醒时间,点击小习惯右方的开始按键可以开始番茄钟,完成后自动打卡。展开小习惯可以进行分享、打卡、删除、查看打卡日历等功能。

对比分析:该功能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标签系统,更清楚地对自己专注时间进行分类,针对性的分享满足用户的充实感,Forest目前并不强调这一点,一个番茄在该功能的体验上明显优于Forest。

三、版本迭代

首先版本更新维护时间不规律,功能的迭代主要在版本上线的一个月内。

分析:从趋势上看,开始推出时并不包括沉浸模式,并在10天后第一个更新推出,将产品与竞品调性区别开来,推出是一种防御措施,同属这一措施的还包括白噪音功能。在推出一个月后增添了微信分享的功能,这一举措说明产品完成了初期种子用户的积累,并在功能上验证成功,是推向市场的手段和信号。

随后在一年半以后才推出一次较大版本迭代,增添了打卡功能和更新了盈利模式。

分析:在之前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基础本引流到pro版本,而竞品Forest的主要盈利模式为付费购买和增值服务。在番茄钟工具类的前期市场验证中,加入广告是最为伤害用户体验的行为,且与产品调性严重反差,付费购买和增值服务是行业目前常见的两种模式,从用户体验来说,优先免费体验应为更佳选择,但是市场验证引流到Pro版本效果不佳,只能推出额外的app内增值服务保证盈利。

四、总结

番茄钟工具目前Forest凭借特殊的方式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并且付费购买的方式使其用户相对忠诚,而其他竞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功能大同小异的前提下是什么造成了app用户数量的差距呢?

本文分析的一个番茄推出日期2016/5,效率免费排行榜880名,嘀嗒番茄钟推出日期2016/2,效率免费排行榜49名, 疯狂番茄推出日期2015/2/7,付费效率23名,Forest推出日期2014/5,付费效率第2名。 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我选中了两个因子——推出时间和收费模式,在查遍app效率榜前1500所有番茄钟app后,发现:

1、效率类软件用户愿意支付小额费用,保障在此类需求的满足度。

2、同质化产品先发优势明显。

除此之外,版本的维护频率越高用户数量越大(因果性存疑),评价效果对用户选择影响大(废话)——一方面表明效率榜单前列分享和诱导评价功能好,一方面可能存在商家恶性刷评导致产品功能接近却用户数量悬殊。

复盘:本次体验报告明确了写作目的,一方面增加功能模块的分析,减少市场及用户分析,一方面减少赘述的篇幅增加主观分析,并从分析过程中尽量理解why。希望下次产品体验报告能够继续明确目的,提高报告深度,另外会在下周的系列体验报告中挖掘值得体验的产品,尽量避免类似本篇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分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