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与中医经典邂逅相遇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悠久,灿烂辉煌。从刀光剑影的冷冰器时代到舞文弄墨口诛笔伐的文字争鸣时代,再到今日万家灯火国盛民安的现代中国,其间的波澜曲折让人唏嘘叹惋。但是更多的留下的宝贵经典经过漫长岁月的淘洗而弥足珍贵,越发美好。
或许你欣赏过意大利奇特的比萨斜塔但也难忘记中国高耸的悬空寺;或许在钟情悉尼歌剧院,妙趣横生的传统京剧别有风味;或许在惊诧西方万有引力、宇宙大爆炸的刺激时,中医的传统经典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思维的冲击,更多的是对你的心志灵魂的升华。阅读中医经典,让你我一同走进这个神秘无穷而又充满未知的医学领域吧!
这次,我与中医经典邂逅相遇说起中医经典,我们很容易想到神农尝百草,扁鹊妙手回春,华佗元化重生,壶公悬壶济世。其实中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师祖黄帝。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时代,而黄帝就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一位代表人物。他带领了中华民族由野蛮走向了文明发展,而他留给后生记载最详细的养生之道莫属于《内经》了。
《内经》中提出了以五行为框架,以人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形成了医学家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在《素问》中,又提出了他的养生大纲,即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同时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重要的措施,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诚然,这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更新换代,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物质享受已经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渴望。对精神享受却备受关注。各种养生视频,报刊,杂志层出不穷,因为人们越来越渴望健康,盼望着长寿。“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俨然成为一种期盼。
这次,我与中医经典邂逅相遇上古之人,由于遵循养生的法则故能度百岁乃去。而今时之人违背养生法则半百而衰。可见人的寿命长短不在时世之异,而在乎人是否会养生。
古人养生讲求的是阴阳和合,天人相应,道法自然,追求一种形神兼养形乱而神不乱的境界。时下,透过形形色色的养生保健现象,欲究其本质,《内经》特有的养生大纲可谓是一大突破,它为我们养生提供了借鉴。
养生,养是“调养保养”,生有“生命生长”之意。养生即为调养生息而长寿延年。在中医中“养生”讲求保养五脏,来达到养生的功效。《内经》认为人的生与死由神、精、血、津液、气和经络决定。神是生命的主宰,人有了神而精神焕发。气是人体运行的根本动力,人有了气而动则全身,行与外,守与内。血是机体活动的生理基础。但仅仅明白了身体的运行功能还需知道各个组织部分的运行规律。而在中医的思想体系中,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脉象学说提供了内在联系的根本方法。
阴阳包涵了自然界相互关联又对立的概念。阴阳双方既对立,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中医中,对人体有推动温煦作用的统称为阳,向上向外运动;对人体有滋润抑制作用现象的为阴,主静守内。而若阳气失常,让贼风侵袭便会引起疾病。因此调和阴阳,动静适宜,切忌贼风乃养生的基本原则。其次,五行之术对人体养生的指导不可小觑。五行与人体五脏六腑息息相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了解了五行与五脏内在联来经营我们的日常生活,健康长寿就很容易了。
可见,中医不仅关乎我们自身,还关于着社会国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医的发展在国内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际上也取得深远影响。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医与西医的发展瓶颈。中医经典的传承之路任重道远。
如今的科技冲击着传统经典,名医名师屡见不鲜。但真正禀赋“医者仁心,医为仁术”的却凤毛麟角。自古有“天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脱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当下,医者怀有仁心,以“治病的人”为原则,这样中医发展就水到渠成了。同时,我们也只有认真学习和借鉴古人留下来的医学经验,才能将医学发扬光大。
中医经典是汇聚各大名家的思想智慧和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辛勤实践而成的。其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和坚持我们不言而喻。时光见证了所有而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些中医经典。
虽然我们一直在传承的路上,但仍然要马不停蹄向前奔跑。记住越努力越幸运!
这次,我与中医经典邂逅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