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直气壮的失败,叫做我信“成功学”
想必我们都看过很多本励志书,也听过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演讲,但阅尽千帆后,却往往只记住了这么一句话: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你就会和XX一样成功!
但是看着现在的自己,每天早起晚归,终日忙碌充实,却总不见得离成功又近了多少。
是我们不够努力,还是选择错了方向?
1 成功很复杂,千万别线性看待
还记得在学生时代时,每逢期末考试前,任课老师会抽一节课给大家划重点。
这时,平时不怎么听课的我,也立马竖起耳朵,跟着老师的语速,迅速地翻书、做标记,生怕漏下老师的任何一个字。
然后就根据画线的范围,认真地去背知识点、去做题,踏踏实实地复习上两个星期,之后的考试也就变得得心应手,成绩下来就不会很差。
那时,我完全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相信只要付出汗水,就会有回报,直到我遭遇了第一次感情挫折。
后来,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由于年少无知,不懂得追女孩的技巧,只是知道每天帮她打热水,给她桌洞里塞零食,给她准备各种各样的惊喜小礼物。
女孩子当然不会讨厌对他好的人,一来而去我们逐渐熟络起来。元旦那天,我见时机成熟,就鼓起勇气向她表了白。
可是,女生只是平静地的说了句“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
然而,没出两个月,她却交了新男友。当时的我,备受打击,想想我为她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就得不到回报?
现在回头一想,才真的明白,谈恋爱和考试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一味地讨好付出,看似很努力,其实大都是无用功。
考试是一件确定性很强的事件,我只要把重点知识掌握了,把题做上就能得分,是一个简单线性的过程。
而追女孩却是一件很复杂、很不确定的事,里面包含了很多动态因素,我再用线性思维去做努力,不失败才怪。
人生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大都是复杂的。工作、家庭、婚姻、育儿,没有一件事是不需要花费大把精力、付出多方面的努力、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好的。
如果只是一味地计算付出和回报,势必离真正的成功越来越远,以至身陷囹圄。
2 成功学不是仙丹,而是红牛
想必我们都听说过肯德基老爷爷的成功故事。
这个故事大概是说:
桑德斯上校在65岁时开始了创业,他拿着自己秘制的炸鸡配方,挨家挨户地敲门做推销,却屡遭拒绝。
不过他没有气馁,他坚信自己的秘方是“金子”,整整两年时间里,他被拒绝了1009次,但就在第1010次,他成功了!后来就有了今天的肯德基。
在看到《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之前,我一直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每看一遍都无比动容,可当看完书中的真实解读后,又觉得太过于平淡,宁可相信那个假的版本。
因为里面不包含“65岁、1009次、两年”这些数字,倒更像是一个普通企业家略带坎坷的成长故事。
我又带着这股好奇心,去搜索了其他名人的故事,发现大都偏离了事实真相,好听却夸张。
用古典老师的话说就是:
成功学的故事只是传奇,而不是故事。
那么,这些故事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让我们学习上校被拒1009次仍不气馁的精神呢,还是盖茨敢于辍学的勇气?
来自网络都不是。
这些故事里的人物,早已被异化成了玄幻小说里的男主,不经查明就盲目模仿,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它们真正的作用其实只是唤醒人的热血,给疲惫的人以希望。
罗永浩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自己那段艰奋斗的苦岁月。那时他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每天苦学英语,为的是能进入新东方,实现自己“年薪百万”的美梦。
他事后回忆说,那段日子,多亏了那些成功学书籍的相伴。他当然不信这些“江湖骗子”的话,但每当没动力了,随手翻个几页,就又能埋头学好久,就像是“精神鸦片”一样。
成功学就像是红牛,它不会帮你赶走饥饿,却会带给你力量。
3 为了接近成功,你务必要做的三件事
我们都知道,想盖一座房子,砖、瓦、水泥、木材,样样都少不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配比,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到一起,最终才成了房子。
而努力之于成功,就像是砖之于房子,是必要的,却不是全部。我们很多人错就错在,把人生当成了赛跑,觉得只要拼命向前冲,就可以成功。
吴伯凡老师曾提出一个词,叫做「盲维」,意思就是,在我们认知上那些看不见的角度。
比如,很多人一心只顾在如何节省时间、如何提高效率上,却不知道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和他人的帮助,这里的“方法、帮助”就是他们认知里「盲维」。
所以第一点,我们要做的就是破除盲维
要清楚,我想达到一个目标,我应该去做哪些方面的考虑,哪些是我想不到的,是否需要要别人的指点,尽力去找寻有关成功的所有要素。
第二,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要素有机整合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要去考虑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比如要去追一个女孩,我到底是从微信上开始互动,还是直接去找她?选出最优的方案,然后执行。
第三,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且随时调整行动
这个时候,是否努力颇为关键,当然也要根据情况不断地反思,及时做出改变,做到“战略上的勤奋”,也可以时不时用成功学的故事,给自己打打气。
4 看不见成功,也并不意味着失败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算我们以上都做到了,也并不意味着就会成功。
因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并不能考虑到所有因素,而且就算做到十全十美,也无法控制“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来自网络运气这个关键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
就如《异类》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那样:一个人的出生时间和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
比如,英超联赛大多数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等互联网都生于20世纪50年代;纽约很多著名律所的开创者竟都是犹太人后代……
我们也许还会遇到“生不逢时”的艰难处境,可是我们务必要知道,成功只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附加品,也并不是非要用成功来标榜自己的一生。
借用万维钢老师的一句话:成功学想把人变成算法,但人生从来都不是算法。
我们只是需要,在奋斗的路上多些智慧,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努力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