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1.23
小鱼说:
人往往会潜移默化地把对一个人的印象外化,即便大多时候都能够和平相处,甚至一副融洽和谐的画面,以至于你甚至于你交往朋友都误以为关系好到了一种境界,然而慢慢地你便会发现其实事实并不然。在各种各样的小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无不体现你的内心。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人们往往会把自己了解到的各种人或物在拿来和他人交谈时,总会将其看成是自己一种炫耀的资本,然而这一点也令我很不舒服但却又不法反驳,因为我发现自己也逃不了这个现象。总是会在这些细节内发现点蛛丝马迹,发现对方内心世界的真实一角。哪怕不是有意的一句话,真的在听者的角度,这就是一种态度的外露。而我痛苦的不是周围是这样的环境,而是从前的种种经历让我不得不情不自禁地关注到周围这些外露的内心,而又不得不为其找各种借口来安慰自己。但也驱使你进行自我反省的动力,究竟只是他们无谓的嘲笑,还是自身真的缺陷。我越来越不在乎别人最终的看法,越来越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但却又怕这只是一种无谓的放纵,怕自己只是在为自己的一直逃避找借口,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行动,如何才能找到真正强大的自己。卢思浩有一本书叫《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而在此刻我只想说陪你颠沛流离的只有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而选不选择颠沛流离的也只有自己!
杰畅说:
我喜清风袭
冷锋南下,寒潮来袭,气温骤降,记得穿暖。
富阳山里的风愈发猛烈,这倒也不是什么奇异的景致,我从小生长在高山上,早已习惯了这些风风雨雨,没有什么好畏缩的。去年来杭州之前就听闻这儿的“妖风肆虐”,在这儿也已然是第二年,不应该有什么可以惊呼高叹的。无非是我们自己在夏天时不懂冬天的冷,而在冬天又不理解夏天的热而已。我们总是狂妄自大地说着不现时的事物,以前这样、现在这样,以后我们更是加倍努力地这样。
在寝室里怠惰的两天,其间也会出个门,办点小事儿,完事儿就马上回来,因为在外面着实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事,喝西北风还可以,寝室里的水要参点牙膏才可以咀嚼的有味道,风不需要,特别是山里的风,有些清新,让人耳目一新。尽管有些同学会来投诉后山总有附近村民在傍晚时候焚烧秸秆,然这在我们的小山村里也是这样,一点儿也不影响,反倒是觉得它本来就该是这样。
当云水书画社的作品在图书馆一楼陈列的时候,我慢慢地欣赏。不知道心头是什么滋味,感叹自己不求上进,也感慨身边的高手真是太多了。像大雷这样画画厉害的、也有像前兵这样有舞蹈天赋的、有像詹学长那样学习努力的、还有像超哥那样自力更生的。想我这样终日懒惰与懈怠,贪玩而不学无术的,是不是差距太大了呢?
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愿望,都想着把自己做好,都希望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然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打击,家庭让我们觉得安逸,身边一些乱八七糟的人把我们引向迷惘,而我们自己总是把持不住我们的欲望与愿望,总是高傲或轻视那些书上的真理。好像每个人都活说“大道理谁都懂”,但谁也没有曾想过怎么运用这些简单的“大道理”。别拿这个反问我,我肯定知道怎么运用。
不要看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也有着自己梦想,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而已。
我踏出图书馆,当门开的那一刻,清风迎面,我只是走出去,把我的全部都置于风中去,就如我们终究要置身于这个世界一样,外面一片漆黑,淅淅零零的几盏灯就足够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我才感觉我的眼眶湿润,迎风的我会流泪,我想用不现实点的语言来描述,只有在这样的清风吹拂下,我才能冷静淡定地反思我自己、认识我自己。我喜欢慢慢地走路,因为可以看见许多的东西,即使只是绕着操场走,每一圈我也可以见识不同的景致,可以多去想想我自己,多给自己一些打算,安安静静,清风袭人,多好。
过去的就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曾经我喜爱的姑娘,我也只能在记忆中留恋,想想,添些伤感、添些遗憾,也添些希望,因为她一切都好。碌碌无为一直是形容我的,曾经我也是目光短浅,或许现在别人也是这么认为我,反正我不这么觉得了。不伪装的多高尚,尽量真实,真诚待人、踏实待事,一切安稳。不善言辞,不多说话。我不需要别人安慰我,在不舒服的时候,我就独自出来走走、坐坐,看看花草,吹出冷风,安静就好。在那时候,什么烦事、烦人,解决的办法都已经想好了。尽量不要埋怨,不然永远都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凡事责备自己就好。
现在最坏的习惯就是先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做自己规定要做的事,本来打算看看课本,然还是先挑了一本历史书,然后写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收拾书包,踏出图书馆,吹吹些许清风,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