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 囚困
真实的我好像永远都处于一个撕裂的状态中。
这几年我总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凡事希望用脑子来思考得失利弊,可是真实的需要却被我压制了。我讨厌表现脆弱,表达真实需求,用理性来理解消化一些伤害,然后假装原谅。
可是,洞口却一直都在那儿,只需要一个细小的媒介,便会有风从那儿漏出。可是,我拒绝承认自己的软弱,我永远希望自己是内心强大的,是热爱奋斗,独立自强的。我总把自己当成一个中性人,心理上拒绝依赖别人,也总在告诉自己,别人凭什么要承载你的依赖。
我知道我本心是渴望友情和亲情的,可是我又拒绝陷入黏糊的社交中,总保持着一种疏离感,佯装喜欢并擅长独来独往。我希望自己做一个很酷的成年人,可偏偏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还是一个得不到满足的孩子。
我好希望自己可以去治愈这个孩子,好希望这个孩子在得到满足的爱里长大,可是这并不是靠理智靠通透靠理解就能够催化的,而需要最本质的最简单却也是世间最难的东西:爱和接受。
可是天生的懂事让我从小就很容易共情大人的艰辛,很难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我忘记从哪看过一句话“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在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过“任性”这个词。我没有青春期,没有叛逆期,不吵不闹,顺风顺水。
如今的我精神强大,认知也提升很多,见识并活在了另一个世界里,可是,内心的孩子仍是没办法治愈。我讨厌任何事都带有功利的价码,我希望我就算剥除外在身份在世俗中一无是处也仍会被爱,只因我就是我,拥有着独一无二的思想和灵魂。可是理智告诉我,你不该怪别人,谁会喜欢一个没用的人。换作是我自己,我可能也不会去爱一个无用的人。
《疯人院》里有一句话:“为什么有用才值得被爱呢?”那么多得病的人,给别人添麻烦的人不也能获得爱吗?为什么你活的甚至不如一个精神病人呢?可是理智又瞬间会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困在自己的认知中呢?你怎么知道爱与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呢?你从来不向他们表达自我需求又有什么资格怪他们呢?想要什么,说就是了。多简单啊,一句话的事,说出来啊。
可是,说,好难呢。我又不屑于去要求来的东西,在我看来,掺了水分,没有意义。可是,如果这样拿着放大镜去看待这些东西,那世间哪还有真挚的情谊?忘记清醒忘记完美很难吗?
真的很难。
猫向你撒娇开心吗?其实是开心和满足的。猫撒娇只不过是为了讨好吃的,还开心吗?其实也是开心的。对猫的容忍度为什么就不能过渡到人的身上?对人为啥就非到要抱有那么高的期待?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你看,我又在自我对话自我纠结了。拉扯到最后,理智总能说服自己,总能告诉我你该怎样,不该怎样,但孩子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安慰。
大概是闲的吧,闲的没事才会去想来想去。算了,有这瞎想的空去构思小说不好嘛。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