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6大战术原则
今天来认真剖析一下林彪六大战术原则:
1,一点两面: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两面,甚至三面)。
集中兵力于一点上,采取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
那么开始突击时,只有两三个排进入战斗,(形成)逐次增兵逐次消耗的“添油战术”、“头尖尾巴长”,形成后劲最大的尖刀。
7/9-8/9的兵力放在点上,2/9-1/9的兵力放在面上。
放在点上,搞集中兵力的绝对化。
集中兵力打开一个口子,以保证打垮敌人。
一点打垮了,其余的就会垮。
只搞自己与自己的点与面的兵力对比,只在两面部署兵力,反对四面包围。
四面包围是平均主义,缺乏重点是逼敌作困兽之斗。
面的配置:
可以“一点一面”,也可以“一点两面”,乃至于“一点多面,三面,四面”。
可以“有点无面”,可以“多点多面”,可以“点中有面,面中有点”。
中心是为了集中兵力,只讲自己点上、面上兵力对比,把自己兵力集中在一点上。
至于同战场上敌军兵力对比,则可以不占优势。
2,四快一慢:
抓住敌人后的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溃退后追击要快。
总攻开始时间要慢。
中心是一个“慢”字。
慢的时间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署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
不管情况与任务怎样,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没有准备好就不打。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
不要害怕由于准备而产生的新困难,一不怕(因为自己准备而)敌人工事加强,二不怕敌人增援,三不怕敌人跑了。
不能打急了,打急了就不能实现“慢”字。
一开始进攻的时间不准快,只准慢。
不管上边怎么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攻击准备时间要超过战斗整个时间,如七天。
四快一慢是攻打四平失利的经验总结。
攻打四平时,侦察敌情不仔细,未识破陈明仁借鉴了日本人的守城战术。
另外,林彪认为发动总攻太匆忙了,使许多战士牺牲在坚城之中。
3,三三制:
步兵班编为3-4个战斗小组,每组3-4人,老战士、新战士、解放战士结合配置。
攻击时以小组为单位,呈三角形队形。
这样进攻时队形疏散,减少伤亡。
4,三猛:猛打、猛冲、猛追。
猛打、猛冲: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第一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三梯队打。
照原计划硬打下去。
猛追:(追击溃敌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去,发扬冒险精神,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死追硬追穷追。
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
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5,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根据敌人三种不同情况(防御、退却、要退而不退),采取三种不同的攻击方法(不打莽撞仗,要打莽撞仗,半打莽撞仗)。
一种是敌人守:要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再攻击。
一种是敌人要退不退:如果准备好了再打,敌人会跑掉。不准备就打,又会碰不下来。这时应先将敌人围起来,围而不攻或围而小攻,用一部分和他打,拖住他,使他摆不脱,然后准备好了再大打。
再一种是敌人退:那就要猛追,这时不要等命令,不要怕部队少,也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
6,四组一队:
以连为单位,设“四组”:
火力组
突击组
爆破组
支援组
合起来为“一队”:突击队。
是为了解决攻城战、巷战中的队形问题。
同时说明不受四个组的限制,可以灵活运用。
四野并不是天生会攻坚,比如三打四平时就没有打好。
但是由于林彪善于总结经验,提出新战法,所以在战争后期四野的攻坚威力是其他野战军无法比拟的。
7,四野攻坚的主要经验有5个:
a,攻城部队在采取两面对攻的基础上,再加上第三面佯攻,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的主攻方向,难以应对我军从各个方向的突破。
三野的部队攻打上海时,在城内打了4天,一个小小苏州河就能挡阻它的前进,就是因为没有坚决地采取“一点两面”、“两面对攻”的打法。
b,坑道作业:
突破城垣的第一步,是首先要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部队在接近城垣时的伤亡。
这是攻坚的关键之一。
坑道作业是使部队能够迅速接近城垣、减少伤亡的最有效的战法,也是四野后来执行最坚决的战法。
攻打锦州、天津挖交通壕,是林彪推广义县攻坚经验。
锦州总攻发起前,各纵队都完成万米以上的交通壕,有的挖2万多米。
一条条蛛网似的从攻击出发地推进到锦州城墙跟前。
交通壕都是蛇形的。
步兵的1米多宽、2米多深,最前点距敌60多米,以敌人投弹扔不到为准。
炮兵的能开进汽车,有的把火炮推到距敌百把米远。
大军云集,地面上很少看到有人走动,既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又减少了伤亡。
范汉杰回忆,说他曾想反击我们,一看那交通壕就没了主张,只有拚命打炮。
可是,看不见人只能乱打一气。
其他野战军也有挖交通壕的,但是执行不够坚决和彻底。
淮海战役打黄伯涛兵团时,三野开始乱冲,伤亡很大,后来部队也开始挖交通壕迫近作业。但是,由于三野不太重视战术总结和积累,打上海的时候,三野又没有重视挖交通壕,仍然犯了开始乱冲的错误,造成部队伤亡很大,然后才开始挖交通壕,用炸药一点一点地作业才取得了进展。
明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