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我边界的清爽
有段时间,深陷于关系的困境中。明明是很亲密的朋友,明明彼此的所思所想都无恶意,但结果为什么不是我们想要的?几个人为此困惑不已,但短时间内谁也想不明白。
想弄明白并非是一定要分出对错,而是想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我们的思维在哪里打结了,如何才能修通它?但是越执着、越痛苦,事缓则圆,所以大家决定先放一放。
说是放一放,其实时间久了事情就淡了,再也没有人提及此事。大家都是成年人,一点小摩擦和十几年的友情比起来,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都过了好久了,偶尔一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及了一个概念:边界不清。不知怎的我蓦然间就联想到那件事情:没错,当时我们几个都过界了。
在现实生活中,行为上的的边界应该不难划分,有规则和限制,但心理层面的边界确实不容易把握,有时边界的被突破都是无意识的。
《自我边界》里说:所谓自我边界,就是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自我边界是看不到的,但却真实存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活中90%以上的问题和矛盾都是边界不清造成的。
在生活工作中,如果你的思维经常被别人“带跑”、不懂得拒绝无理的要求、喜欢大包大揽、容易去感受别人的情绪、常有圣母情节,觉得自己有义务对所有的人好……这些都是自我边界不清的表现。
只要有关系,就会有边界,越亲近的关系越难做到真正的边界清晰。尤其是亲密关系,其次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真正好的亲密关系,夫妻之间一定会有一些距离,有一些小秘密。这无关感情,也无关爱不爱,只是对人性的尊重。他们之间会有一个共享的区域,有一个交集。家庭的、私密的、温暖的感情流动都会在这里发生,而各自背后那独立的领地是共享地带的支撑。
而在绝大多数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孩子的边界感。尤其是照料者(通常是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度之高,不仅仅是突破边界了,有时甚至连最初的母婴分化都没完全做到。
这会令孩子处在一种不停地被打扰、被窥视的境地,由此催生出的情绪不是压抑就是愤怒,这也是很多青少年叛逆、或者出现情绪问题的原因之一。因为孩子们的人格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能力处理类似的问题,所以只有用过激的行为和情绪说话。
有的人说话会给人一种很纠结,或者是黏黏糊糊的感觉,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像坨浆糊一样,甩在哪里都是软塌塌的一堆,不清不楚的。这种人一定是一个边界模糊的人。
自我边界清晰的人,很难受到别人的影响。他们对事情有自己的理解,通常有勇气和能力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为人、做事都很清爽。他不会对别人的行为负责,同时也不需要他人为自己负责。
每个人都有自我边界,区别就在于清晰与否。学会保卫自己的边界同时也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边界,这会令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