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丨你的人生需要朝圣吗?
一 抵达
昨天去看了《冈仁波齐》,一部自己事先并不了解的电影。
信仰,对于很多汉民来说,似乎过于遥远和神圣了。赚钱与消费,享乐与攀比,对名利双赢的孜孜渴求,这些俗世梦想就像璀璨盛放的大丽花,魅惑得让人无可抵挡。上帝造人,人各有命,生活方式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我们的喧哗与繁华,对于习惯群山环抱、睡前诵经的藏民而言,也许不过是梦幻泡影一场。很多年前我在林芝的路上,亲眼见到许多磕长头的人,专注地朝着布达拉宫的方向,五体投地,念念有词。藏路狭窄,身边车辆如梭,我看着他们的身影心惊胆战,不知道他们这一路,曾经遭遇过什么。
《冈仁波齐》解答了我的困惑,导演张扬花了一年时间跟拍朝圣队伍。生、老、病、死,人生四苦,贯穿其间;期待,孤寂,欢喜,难过,人生百味,也在这趟虔诚的旅途中得以展现。这部电影的力量,来自于朝圣队伍的所有人,面对一切,始终平静。来了,接受,然后继续前行,他们始终谨记,此行要抵达的,是冈仁波齐这座神峰。
二 出发
近年来最流行的词,当属“初心”。
物以稀为贵。初心之所以被大肆推崇,是因为大部分人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一路繁花,一路欢歌,前进的路上会遇到太多的诱惑,很容易丢了西瓜捡芝麻,直到最后两手空空后悔莫及。
活在俗世的我们,不像电影里的藏民,一辈子因为朝圣就已足够圆满。孩提时,我们把科学家、作家之类看似伟光正的名词假托为理想,成为大人眼中的好孩子。读书时,我们认真学习应付考试,得到高分考上名牌大学。身在职场,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搞好人际关系,成为情商智商皆没有缺陷的好人。
“ 你卑微的人生
从不曾犯错的、无聊的人生 ”
里面装载了所有的别人的期待,却独独没有自己。
我们有很多的阶段性目标,却没有过从一而终的真正梦想。
待年华老去,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原来满目苍凉,处处都是遗憾。
三 过程
电影里扎扎的父亲,在路上被砸伤了腿。晚上帐篷休息时,他忍不住抱怨,“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平?为什么这些事都发生在我身上?”他想起家里盖房时死去的工人和背负的债务,他不明白灾难为什么独独降临在自己头上。
朝圣对于藏民,是苦行,也是修心。人生中有很多没有答案的追问,能过去,便是一时的困惑;持续钻牛角尖,也许连未来的生活都毁于一旦。扎扎的父亲是幸运的,他在朝圣路上为亡灵祈福,在抱怨过之后继续虔诚,在见到冈仁波齐的刹那终于完全释怀。
没有踏不过的坎,只有不敢面对与接受的心。光怪陆离的生活,你的每一步都在为结局埋下注脚。一个负能量满身的人,会把全世界都当成敌人,让人生坠入怨恨的深渊,郁郁寡欢直到终老。
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是藏民们在春天到来时,在溪流边的青草地上欢快歌唱的场景。漫长的朝圣之旅,用坏的皮子和穿坏的鞋不计其数,冒雪前进,蹚水磕长头。我们眼中的一路艰辛,丝毫无损藏民们对生活的热忱。
四 圆满
“ 你在躲避什么 / 你在挽留什么 / 你在取悦谁呢 ”
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不该只满足于展现。导演没有用飘杳的梵音,而是以朴树的词曲作为《冈仁波齐》的主题音乐。通俗的旋律与自省式的歌词,打通了影片世界与现世的隔阂,让观影者观照自身。
凡俗琐事,纷纷扰扰。出生时澄明如水的心,逐渐被积尘所覆。影片中藏民的朝圣,是去冈仁波齐。现实中我们的朝圣,当回归本心。剥开层层伪装,与真正的自己赤诚对话。这便是电影的英文名所昭示的,paths of the soul,灵魂的千万条路。
没有独一,没有对错,众生各自探索最深处的自我。但求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