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揭秘、移植“好教育”基因
“人类思考用的是故事,而不是事实、数据或方程式,而且故事越简单越好。每个人、每个团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神话。”
这是尤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开篇的一句话。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的历史,就是故事的历史。故事,传递着人类的文明、经验和意义。人类就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之网”上的动物,故事讲述在人之形象的重塑及文化世界的重建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诚然,当我们追问什么是好教育?如何创造、生成和重建好教育的时候,也是可以用故事来讲述、表达和诠释的。
2019,温州教育“故事年”。暑期师德培训,“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分享会采取5G直播,全市中小学教师“10万+”在线观看。会后,许多教师纷纷在朋友圈发布观摩心得。10月前后,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日报》联合推出“70年70人——口述温州教育”专题,陆续邀约温州基础教育界前辈口述他们与温州教育同行的故事。11月下旬,温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中小学班主任“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比赛举行,各校遴选、推荐的53位教师作精彩演说,中国教研网全程直播。据中国教研网数据分析报告,当天有10548人次在线观看直播,除了温州、杭州、丽水等浙江省份网友观看外,北京、广东、山东、新疆等亦有不少关注者。
传播教育故事,倡导叙事文风,这是《温州教育》近十年持之于恒追求的一种风格,也博得了许多读者的认可与嘉许。对2019奔涌而出的教育好故事,《温州教育》尽力调整版面,给予刊发。本期《温州教育》“话题坊”即从“讲述我的育人故事”比赛中,遴选一、二等奖的部分高手,邀约他们在原有8分钟演讲稿基础上再做修改、完善,以便文字留存、分享。
重视叙事文本,推广叙事写作。我们是有教育学研究的诉求和觉解的。“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只有写得精彩,才能讲得精彩。”好故事首先源于真诚而有力量的教育行动。我们反对虚假叙事,提倡指向生命体验、质朴感性的叙事表达,而这种表达有助于教师从术语堆砌和故弄玄虚的“学理式”写作中摆脱出来。
这种叙事写作与故事表达,与教育现象学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的观点非常吻合的。“长期以来,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化、抽象化、概念化,使得人们失去了对孩子生活世界及生活体验的敏感性,使人们看到的仅仅是抽象的‘教育物件',而非‘具体的孩子'。”
笔者在策划“我的教育故事”分享会、“讲述我的育人故事”评审工作中,不时去追问、探究好教育背后的奥秘所在。参照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如果摆脱理论和预设的概念,将我们的成见和已有的看法、观点先搁置起来,即先“括弧”起来、“悬置”起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去探究教育意蕴、实践智慧。
优秀教师往往有一种比“知识渊博”更为重要的品质,即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教育机智是潜在的、隐性的,是一种融入身体的“体知”。当我们不断去发现、刻写和传播有品质的教育故事时,会更好地唤醒中小学教师同行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敏感性,从而施加影响,生成教育机智。
笔者认为,要相信故事的力量和价值。相信伟大的故事会在悄然揭秘、复制与移植“好教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