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品读唐诗,是收获,更是享受——继续阅读《蒋勋说唐诗》
突然悟到了诗与漫画的相似之处,是在读了《蒋勋说唐诗》大概一半的时候。
领悟了这点,古诗所描绘的场景与抒发的感情于我而言就不再是杂乱无序的碎片,我终于找到了隐含在古诗背后,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关联不大的事物联结起来的一根丝线,就像将颗颗珍珠串接成精美首饰的鱼线一样。至此古诗在我的眼中,即便松散依旧,却形散而神不散。
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我理解古诗之路上的一大步。
感谢这本书,从此以后,我对诗与词的喜欢,将不再是一种朦胧却又不敢近前的渴望,而是终于找到了进入古诗词世界的入口,可以试探着走进去,一窥究竟,以飨我多年来寻而不得的好奇与向往。
以往我所阅读的诗词书籍,大抵都是注释型的,无外乎生字注音,字词解释,通篇翻译这些内容。懂是能读得懂的,但要说懂得有多深入,其实真的谈不上。就好像一篇白话散文,只要是能识字,通篇读下来自是没有问题的,但要问其中深意,甚至蕴含的人生至理,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读出来的。
这本书则不同。这本书既没有一上来就讲诗,更没有就诗讲诗将力气用在古诗的注解上。书籍开篇首先阐述了古诗在唐朝大放异彩的文化原由,同时也交代了唐朝的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包括大唐皇族与鲜卑族通婚带来的文化开放,与对个人个性的尊重与包容,包括大唐盛世开疆扩土,文人随军征战塞外对诗人的眼界乃是宇宙观的影响。读了这些内容,我终于开始有点理解唐诗何以繁荣如斯,又何以丰富、阔达如斯了。花草繁茂,一定是因为花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中。而盛世大唐,无疑就是唐诗之树据此枝繁叶茂的土壤。
不仅如此,唐诗作为诗人个人化的表达,与诗人的经历、际遇、追求息息相关。
有了这两方面的交待,那么唐诗之所以要描述那样的事物,表达那样的情感,读来也就顺理成章,好理解得多了。
而且,作者真是讲故事的高手,读者分明读的是文字,却又同样分明地觉得正在跟随着作者的镜头,回到了诗文成作的时刻,看到张若虚在春天的长江边露营住宿时,“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场景;看到王维正独步山间,沿水流而下,体会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看见李白拿着筷子敲着酒杯劝酒“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感受其“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豪迈粗犷……
亲眼见到的人、事、物,与切身体会的情感,总能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将读者带到一首唐诗所成作的时空与诗人心境中,这种情况下,想不理解都很难了。
不仅能理解诗作的内容,随着作者巧妙地穿插与细致地解说,原本听上去难以捉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之美、意境之美、内涵之美以及韵律节奏之美,也都自然而然、不露痕迹地流淌进读者的心间。到此,一首唐诗,终于不再是由一串词语随心所欲摆放的杂乱碎片,它终于变成了一幅山景图,一首哲理诗,一个孤独狂傲的背影,一种苍凉悲切的心境。一首唐诗,也终于不再是遥远又迷惑的存在,它走进了读者的心间,也走进了读者的情绪中,思考里,有可能会伴随着读者的人生之路,一直走下去。
这样品读唐诗,意蕴隽永,是收获,更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