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逃的离的小城,逃不开的江湖气
逃离家乡是像我这样生于小城长于小城的人的叛逆冲动,我们带着家乡赋予的江湖气,流浪在别人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安徽黄山,我更愿意叫她,徽州。一个著名的十九线小城市,人口一百三十万左右,近年可能有所增长,但是任然是一个靠旅游的流动人口带动经济的小地方。我对家乡是又爱又恨的,爱她因为每次介绍她的时候我都能听到一些赞誉而沾沾自喜是黄山人,自然和人文环境无可挑剔,山珍小食四季不断,奇奇怪怪的各种口味的餐饮都能在这里被包容,被发掘改造成为新徽菜。
我们逃的离的小城,逃不开的江湖气离开家乡,我们或远或近的在一个地方开始新的生活,不由自主的会将这个新的生活区域和家乡比较,并且一般都会在一番评论后,心里得到一个答案:还是我家乡好。这样的好,没有任何可比较性,因为家乡是不可替代的地方,乡愁是不可缺少的情愫,就像你不论走到了哪里,身上,都带着来自家乡的江湖气。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本是指河流湖泊,但在中文里,却有着另一种含义,每个人都懂,却没几个能说清楚江湖到底是什么。我把他理解为一种交互模式,或者说一种生活习惯。
武侠的世界,就是江湖。
侠客云游四方,浊酒残剑,不求甚解,但常常有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的时候。这江湖就是模式,就是圈子的行为守则。武功再高,也免不了遵守规则,因为害怕“被江湖中人耻笑”,害怕毁了自己一世英名。江湖气
买卖的市井,就是江湖。
江湖亦存在于市井小民之中,市井有市井的办事规矩,市井之中也存在着势力冲突和矛盾纠纷,江湖也因此而生。老北京的老炮儿,就是市井江湖的产物,他们身上有着侠客的忠义也有市井小民的小气,这样的特质,我们喜欢称之为江湖气。
我们逃的离的小城,逃不开的江湖气你的家乡,就是你的江湖。
越是偏远的地方,地域特色越是明显,风俗民情也越是迥异。我们会发现,风土人情都只存在于小城和乡村,全世界的大城市都长一个样——高楼耸立,车水马龙。风格独特的建筑和人文,也只在小城之中得以保留,从小城长大的孩子,得不到大城市的先进教育资源,也没有先进现代的生活方式,但是却得到了独特风格的江湖气,并由此而成为一个地道的人。地道的东北人,必然是爽快热情的,地道的四川人,必然是无辣不欢,地道的北京人,必然是局气自豪的,地道的上海人,广州人,甘肃人,云南人……
我们生长于小城,带着小城的江湖气,去到别人的江湖。我们婉转顺遂的生活,习惯了异乡的水土,染上了他乡的尘埃,甚至还会说上几句外乡话。但是每逢过节,你的味蕾提醒着你,你是生于何方,长于何地,喝的是哪条河的水,吃的是哪片土地种植的粮食。有了孩子后,你会告诉他,他不是本地人,他是哪里人,给他吃你最爱吃的家乡食物,和他讲最美的家乡风景,传递给他最纯正的江湖气。因为你怕,留在异乡为异客,从此与家乡就再无联系了。
年轻时我们逃离家乡,老了却害怕自己离家太远了。我们逃得离小城,逃不开她给我们的江湖气,其实,是逃不开对家乡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