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2022-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fe4e49a813e1

三节文言文课听课记录

鸭池口中学  安红涛

第一节课:丁卫军  《桃花源记》

听课记录:

一.导入:

《大道之行》这篇课文大家学过,理解“大同社会”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是我们民族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走进《桃花源记》。

环节一:诵读课文

1. 引导学生诵读“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 诵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划分句子的停顿。

环节二:翻译课文

1. 一段一段开展小组合作,梳理文章重点字词,把每一段让学生翻译,老师引导学生的语言组织。

2. 对文言词语的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 对文言省略句的补充了解。

环节三:情节对话

1. 什么朝代,桃源人来到这里,什么原因?渔人具体告诉给了桃花源人什么?本文最后的故事结尾有什么奇特?为什么不让人们知道?

2. 陶渊明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桃花源?

二.作业布置。

心得体会:

1. 超大的课堂容量,引导学生步步紧逼。王老师的课堂容量特别巨大。文章读过三遍而且是全文阅读,基本上每一段都进行了翻译。对文章字词的归纳,对文章作者思想的探索,对文章主旨理解很到位。同时课堂上还有小练习。一般人的老师驾驭不了。

2. 舍面抓点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穿梭自由。严格来开本文的教学是面面俱到,从读书,到字词,到文章,到主旨全部都有。但是感觉时间不是很紧张,一方面因为示范课时间长。另一方面是深入浅出,教者能把学生抓住,引导的深入浅出。对文言文的相关知识,特别熟悉,信手拈来。

第二节课:王益民  《岳阳楼记》

听课记录:

一,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朗诵。

环节一:内容与情感

1.怎样读才能精彩?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分析感情基调,划分语段的停顿。

2.学生自读,老师范读,熟悉文章内容。

环节二:骈句与密码

1. 有没有发现本文有很多的骈句,相互对称,字数相同。找出文章的骈句,一句一句分析。

2. 结合骈句为文章划分层次。今非昔比,巨大变化,岳阳全景,阴晴之景,抒发情感,终结全文。

环节三:理解主旨

1. 本文写了那些景?

2. 古人面对景色的心情,迁客骚人看到景色的心情,作者心情。

3.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二,结合杜甫《洞庭湖》诗,分析本文。

心得体会:

1. 通过多种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堂课的互动设计非常多,诵读比赛,大家来评价,老师来泛读。寻找骈句,一句一句分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概括本文的层次,一段一段分析。针对本文景色发问,一问接着一问,层层深入。最后把本文和杜甫的诗句分析理解。

2. 紧扣本文的文体特质,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最大的特点是本文的骈文特点。教者抓住了骈文特点展开分析,这是最大的课堂亮点。分析语言,达到分析景色的效果。最后从句子到主旨的理解提升。

第三节课:王卫军  《天净沙 秋思》

听课记录:

环节一:对联互动,活跃气氛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让学生来对,当铺。

环节二:齐读全诗,整体感知

1. 读曲牌名,读作者,读写作背景,读出情感。

2. 围绕“秋思”读出节奏,老师范读,学生配乐朗读。

环节三:寓情于景,各抒己见

1. 本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背景是?季节,地点,人物,实物。

2.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环节四:对比分析,方法引领

1. 对比白朴的《天净沙秋思》颜色,景物,情感变化。

2. 意向的美好。

心得体会:

1. 方法新颖,激趣生动。在课堂教学开始用对联知识巧妙对对联,让学生纷纷参与。全班同学的上课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最后把元朝两首《天净沙》进行对比,这就一下这首曲子理解清楚,学生通过对意向的分析,更加深刻。

2. 让学生发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课堂一直在鼓励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进入沉浸式学习之中,思维力提高很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