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博爱中拓宽人生境界
1.关于博爱的两种错误认识
我们通常认为,爱是自私的。它就像是一种只能独享的物品,你把爱给了我,就不能再给别人了。其实,这种爱的界定是狭义的,一般只用来指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实际上,爱的涵义是宽泛的,我们除了对我们自己,对我们的亲人具有爱的情感,有时候对陌生人也会产生爱的情感。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爱。正所谓推己及人,它不再只是局限于身边的人,而是把眼界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
本书的作者弗洛姆说: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那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弗洛姆提出的爱其实就是指博爱。那么,博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呢?它又对我们的生活具有什么影响?
关于博爱,弗洛姆在书中提到:爱自己的骨肉不足为奇。每个动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他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这才是博爱。由此看来,它是指对所有的人都具有的一种责任感。愿意用自己的能力去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从而提升对方生活的幸福指数。它是爱的更高级形式。说到这一点,可能你也深有感触。我们经常说地球已经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身处其中的人只有互相尊重,相互理解,才能够生活得更好。否则,就很有可能因为只顾自己而使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糟糕。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而在每一次灾难来临的时候,人们的博爱精神往往展现得最多。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而且,还有很多志愿者不顾自身的安危,自发地在灾区工作上很长时间。他们这种精神就是博爱精神的生动展现。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避免两种错误认识。先来说说第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博爱就是滥情。不管对象就谁,都会对其施以援手。甚至有的人以博爱作为借口,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很明显是对博爱精神的亵渎。博爱是一种理性地运用自己的爱的能力。只有当对方值得你付出爱时,你的表现才是博爱,但当对方并不值得你付出爱时,你的付出只会适得其反。就像狼故事中的东郭先生,以及蛇故事中的农夫一样,分不清对象的博爱反而会让自己深受其害。因此,在碰到来历不明、需要救助的组织或个人时,要尽量保持冷静,咨询清楚之后再慷慨解囊。
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种错误认识,认为博爱就是施舍。有的人认为,博爱既然是指“自己有能力爱自己的基础上对别人表现出来的爱”,那不就是相当于我把多余的爱给别人吗?其实不然。当我们怀着一颗博爱的心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有些表现虽然是在为别人做好事,但却不能算作博爱精神的体现。比如,有些人只是想借慈善之名宣传自己或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实际上,并不能从心底里认同助人这件事情。这种爱,更像是一种施舍,而不能称之为爱。
2.博爱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了解了什么是博爱,那么,博爱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呢?主要有两点。
首先,博爱能够帮助自己成长。一个拥有博爱之心的人是善良而具有无穷力量的。除了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表达爱,如果我们能够对更多的人表达爱意,将会让我们变得更有存在感,也更能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价值。比如,有一条新闻曾经报道了一个流浪汉,他穿得破衣烂衫地来到派出所,将一沓皱巴巴的纸币递给了警察。警察当初不敢要他的钱,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样才拿到这些钱的。询问之下才明白,原来流浪汉看到有的学生因为家里贫困上不起学而非常痛苦。他就把自己费了好大劲儿才攒出来的钱送来,希望警察能把这些钱送给那些学生,让他们继续上学。警察听完之后都非常感动,让他先用这些钱自己买些衣服。可流浪汉却连连摆手,他说:“我觉得自己还能奉献一点爱心,说明我还有用,心里挺快活的。如果你们不收,那可真是让我的心里不舒服。”警察们只好收下了流浪汉的钱,并把这些钱如数交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在这个例子中,流浪汉虽然自己十分需要这些钱,可他在把钱交给警察,希望能够帮到那些孩子的时候,心里充满爱,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尽管他过得很苦,但能够帮到别人这种想法,使得他有更多的力量去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一个拥有博爱之心的人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博爱精神的存在。人虽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不同的。总有些人过得好一些,有些人过得差一些。当人们都能用博爱精神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整个社会才变得更加温馨和谐。正如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就像前面提到过的,发生了大地震之后,如果没有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努力,灾区的人们将会经受更多的痛苦和无助。现在,慈善和公益事业的体系越来越健全。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救助。而这,也正是博爱精神的现实体现。
3.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博爱
博爱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做到博爱呢?
首先,我们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博爱体现的是一种对别人的关怀,而尊重则是体现这种关怀的第一步。因此,要想体现博爱的精神,必须要能够真正地从内心中学会尊重别人。
台湾著名导演李行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次拍戏的过程中,一位男演员又无缘无故地耍起了大牌。全部人都在等他,他却迟迟都还没到。虽然有些生气,但导演忍住气,说了一句:“等他。”这一等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直到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时候,他才姗姗来迟。大家都有些恼怒地看着来迟的演员,偷偷看看导演是不是生气了。但导演的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伸伸胳膊伸伸腿,站起来对着目瞪口呆的人们说:“收工。”开始大家还站着没走,但看到导演头也不回地走了,也都齐刷刷地走了。只剩下那个男演员孤零零地呆立在那里,像被霜打过的茄子。
正如诗人仓央嘉措所说:“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慢慢的我明白了,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优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你自己。”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肯定难以获得别人的尊重。而能够时刻尊重别人的人则能够体现出一种更高的境界。
其次,我们应该懂得宽容别人。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展现的不只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也是一种境界。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待人待己,对我们的生活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三尺巷”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的故事。一天,正在京城当官的张英收到家信。信中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为了赢得这场官司,希望他能够利用在京城做官的便利疏通关系,占得先机。张英看到来信后,陷入了沉思。想了一会之后,突然笑了起来,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你们不远万里送来一封家信,竟然只是为了一堵墙。想当年秦始皇修成了万里长城,可他今天也早就死去多年了。家人接到回信后,心里很受震撼。听从了张英的建议,让出了三尺宅基地。邻居得知此事后,心中惭愧,也让出了三尺宅基地。 “三尽巷”的故事从此留传千古。
这个故事中的张英,用礼让、宽容赢得了别人的敬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博爱的精神,不与人争,用宽容为自己和他人搭建更温馨的环境。
最后,我们应该学会帮助别人。人不是万能的,所以谁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当我们看到一件事不关己但性命攸关的事情时,能否出手相助往往体现出这个人是否具有仁爱精神。比如,新闻常常报道快递员徒手接住掉下楼的孩子,路过的行人救起了突然生病倒地的老人。他们之间本来没有任何救助的义务,但类似的出手相助却让整个社会积聚起一股温暖的正能量。这其实就是一种真正的博爱精神。
总结一下,博爱是一切爱的基础,也是一切爱的最高形式。它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守护神,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温暖和感动。博爱虽然神圣,但它实际上就体现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以尊重和宽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别人需要帮助时伸手相助等等小小的举动,恰恰是博爱精神的全面体现。
读后感:曾经在举行的一个慈善大会上,一个10岁的小女孩比比尔盖茨更耀眼,而成为了这次会议的焦点。为什么呢?因为她把自己平时存的零花钱全部捐出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这些钱是她全部的财产。她能倾尽自己的所有而去帮助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这就是博爱。其实慈善的不是钱的多少,而是具有那颗博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