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7 《与黄宗贤》之一~四

2023-03-26  本文已影响0人  夏雨Vivian

王阳明文录第7篇译文:《与黄宗贤信》之一

标题:《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7篇,《与黄宗贤》之一

写作时间:明正德六年(1511)

写作背景:黄绾,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今温岭市岙环镇照谷村)人。黄孔昭之孙。祖籍福建莆田黄巷,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少时求教于谢铎,刻苦治学,卓有所得。后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黄绾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阳明殁后,黄绾上疏表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王学三大要旨皆本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绾还收留阳明先生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可见绾对阳明先生之尊敬和对王学之推崇至极。

阅读提示:笔者撰写译文时尽量避免翻译所产生的刻板生硬感,力求语言通畅自然,传达清楚阳明真意,而不过分拘泥于原文字句。对于古文阅读能力较弱的人,建议先通读译文,然后阅读原文,效果最佳。

你信中所言,都是你深刻思考的自己未悟之处和力所能及之事,体现出你在“切问”和“近思”上所下的功夫,足可知你做学问的缜密性,这实在令人欣慰!别人强迫我做的事情,如果并非自己喜欢做的,就不再强迫别人去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源于本心的向往,完全自然而然没有被强迫,但不强迫别人去做,则勉而后能(“勉而后能”,笔者仔细研究而未解其意,故不作翻译,以免误人子弟)。这就是仁和恕的区别。然而,恕,是求仁之方,正是我们所需要践行的。

子路勇敢,但孔子并不认为他因此而能算是仁者,因为如果只是勇敢但缺乏判断是否的裁量标准,所持之勇就未必都是符合天理公义的。为君主做事而不避艰难,仁者也不过如此。然而如果不明白孔子所说的“食辄之禄为非义“(释义:孔子的哥哥享受禄米一万钟,认为哥哥的禄米是得来不义,因而不吃,认为哥哥的房屋也是得来不义,因而不住)的道理,则勇敢并非是有益的,那么这样的勇者就不能算是仁者。然而勇敢是成为仁者的基础,正是我们还比较欠缺的。以上是鄙人的见解,像阁下如此高明的人以为如何?书未尽言,希望方便时回信答复。

点评: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之所欲勿施于人。


王阳明文录第8篇译文:《与黄宗贤信》之二,浙东南游记

原文标题:《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8篇,《与黄宗贤》之

写作时间:明正德六年(1512)

写作背景:1512年,王阳明返回家乡余姚,同妹夫徐爱同游浙东南,从上虞县入四明山、观白水瀑布、访雪窦寺、登千丈岩、遥望天姥、华顶!并写信给好友黄绾,分享此次游玩的经历和体会。

黄绾:字宗贤、叔贤,号久庵、石龙。浙江省黄岩县洞黄人。黄孔昭之孙。祖籍福建莆田黄巷,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公之裔。父黄俌卒后,受母命承祖荫,少时求教于谢铎,刻苦治学,卓有所得。后承祖荫官后军都督府都事。黄绾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

徐爱:字曰仁,号横山,浙江省余姚马堰人,为 王守仁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据说也是王守仁的妹夫。明朝正德三年(1508),进士及第。曾任祁州知州,南京兵部员外郎,南京工部郎中等职务。

译文:信使来后,知悉你近来这么忙,想来应该是大有收获之处。在下回乡后,就准备同徐曰仁完成之前同游雁荡山的约定,然而被宗族亲友牵绊,一直不得自由。五月末,终于决意前往;时值酷暑,阻扰的人很多而且非常坚决,所以又没能成行。当时只好和徐曰仁在附近小山中稍作寻访,在东南林谷中找到一个风光绝佳处,并与多位好友相约,准备等宗贤你一来就一起前去游玩。

又过了一个多月,徐曰仁的就职时间已超期,在他父亲的督促之下,他已不能再继续等待下去。于是我们就没有再等你,一起从绍兴上虞县进入四明山,观赏白水瀑布,探寻龙溪的源头;登杖锡山,至于雪窦峰;爬上千丈岩遥望天姥山、华顶山,恍若可以看到似的。

然后准备取道奉化县至赤诚山,恰逢那里多地干旱,山林田野龟裂严重,沿途百姓彷徨着期望降雨。看到这些凄惨景象后,我们感到苦闷不乐,于是直接从宁波乘舟返回了余姚。往返有半个多月,一同游玩的朋友们在学问上略有收获,但也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其中最让我感到欠缺遗憾的就是,此行没有宗贤你一路相伴!

返回后又过了半个月,徐爱便离开了,等信使到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十几天了。回想以前在京城时,每次恨不得回到故乡,以为往返有多么容易,而今就有多么困难。以后精神气力一天不如一天,不知道将来再回看今日,又会是什么样呢?想到这里真是令人感到叹息和恐惧!当年我们留居家乡的计划,竟成了难以实现的约定。

宗族亲友见徐曰仁已经离开了,每天的社交活动更是催我参加,滁阳之行,恐怕会更加迟迟难以成行,这个月肯定是出不了远门了。听说那里颇多山水名胜,人们的生活也比较闲散。宗贤你懂得珍惜时光,明年春天的约定,也得安排在这之后了。

家乡同我交往的人,后辈中也有三四人,已经沾染了较深的社会习气,虽然资质优秀,但也已经消磨殆尽了。你信中所谈的这种事情正如大浪淘沙,一定会有发现金子的时候,但当下未必就能碰到。

点评:读五百年前游记,看浙东南绝胜山水如今依旧,不禁心潮澎湃,恨不能立即亲身前往游历一番。有生之年,必按照书中路线入四明山、观白水瀑布、访雪窦寺、登千丈岩、遥望天姥、华顶!


王阳明文录第9篇译文:《与黄宗贤》之三,论宋儒治学的弊端

原文标题:《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9篇,《与黄宗贤》之三

写作时间:1513年

写作背景:该年十月,王阳明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常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

译文:滁阳之行,随我前去的也有两三位同伴,而且此地山水清幽高远,工作清闲旷达,实在令人感到轻松快乐。老友如果没有忘记我之前向你发出的多次邀请,果真能够乘兴前来一游吗?

最近收到应原忠的书信,当前治学的弊端,的确如其所言,我看了非常为他高兴。其实治学被文本字面意思所束缚的问题,自宋儒以来就已存在,并非当代才出现的。学者们想要摆脱束缚,完全纠正前人错误,恐怕也非常困难,但只要能够逐渐辨别分析可疑的问题,最终应该还是会有所觉悟的。自从回到越州以来,我经常回想近些年来交往过的朋友,更加觉得人才难得,像原忠这样的人才,岂是轻易遇得的!

京城的诸位朋友,最近也没什么消息。每当自己的私欲难以克制时,我就也会为诸位朋友们忧虑一番。倘若有机会再聚一堂,不知每天会有多少相互砥砺意志、切磋学问的收获啊!然而关键还是看每个人自身,并不是通过愿望就可以实现的。

点评:治学不可一味寻章摘句,为文本字面意思所束缚,而应该注重自主思考、辨析疑难,以求觉悟贯通。


王阳明文录第10篇译文:《与黄宗贤》之四,王阳明是如何交友的?

原文标题:《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10篇,《与黄宗贤》之四

写作时间:正德八年,1513年

写作背景:该年十月,王阳明至滁州,督马政。地僻官闲,常与门人游琅铘山水间。新旧学生大集滁州,教人静坐入道。该年多次与黄宗贤(黄绾:字宗贤,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阳明去世后,黄绾上疏表王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王学三大要旨皆源于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绾还收留阳明先生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书信往来。

译文:今年初春时,姜老翁从天台县来,给我带来了阁下的书信。信中描述的山间况味,令我向往至极;另外承蒙阁下为了招待我专门搭建了草亭,这既令我感到其中的深厚情谊,又自愧无以回报。甘泉(湛若水,创立了“甘泉学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目前正在为母丁忧守孝,最近来信请我为其母攥写墓志铭文,他不久将返回广州增城。

路途遥远,草亭席位空虚,我们尚不知何日才能相聚。在下虽然距阁下不远,但被家中事务牵累,迟迟未能决定相聚时间,这种行径简直令我成了《北山移文》(南朝孔稚珪所作的一篇文章,描写了沽名钓誉的“假隐士”周颙隐居时与出仕后截然不同的行为,通过鲜明的对比,层层揭露其虚伪本质,描绘其丑恶面目)所讽刺的假隐士那类人。

很久没有得到应原忠的音讯了,经常想起前几次相聚的情形,听说他也准备北上,果真是这样吗?我这里来往的人很多,但交友之道却实在寥落。敦夫(夏尚朴,字敦夫,正德六年进士,常与湛若水等人共同讲学,对崇仁派后期学说的发展做过贡献)虽然住的近,但不怎么来我这里讲学;纯甫(王道 ,字纯甫,正德六年进士,赠礼部尚书,谥文定)最近调任北验封司,即将动身赴任;曰仁(徐爱,字曰仁,正德三年进士,为王阳明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也是王阳明的妹夫,《传习录》上卷的编纂者)也因出公差尚没有返回;我对宗贤你的思念,没有一天是不急切的!现在又得到草堂建成的消息,更加心驰神往,彷佛一天也不能留在此地了,如何是好啊!

去年信使送来阁下的信函,承蒙阁下想要和应原忠前来看我,这真可谓千里访友、情谊深厚!我感到喜悦欣慰之至,每天急切盼望你们的到来,但又自觉粗鄙低下,不足以承受你们这样做。徐爱入夏后将取道越中来我这里,到那时阁下若能与他一同乘车前来,那是多么令人高兴啊!

点评:朋友相交,要遵循交友之道,一是情投志合,交同道中人;二是时常惦记,寄相思之情;三是尊重友情,无骄横态度。


王阳明文录第12篇译释:《寄黄宗贤之六,心有活水,浮萍不能蔽》

原文标题:《王阳明全集》第四卷《文录一》第12篇,《与黄宗贤》之六

写作时间: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年。

写作背景:王阳明时年四十五岁,在南京任职。

黄绾:字宗贤,是王守仁的好友和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一生笃信和践行王学。阳明去世后,黄绾上疏表王阳明四大功无人能及,王学三大要旨皆源于先民之言,出自孔孟之论。绾还收留阳明先生遗孤正亿并抚养成人,且嫁女于正亿。

原文:宅老数承远来,重以嘉贶,相念之厚,愧何以堪!令兄又辱书惠,礼恭而意笃,意家庭旦夕之论,必于此学有相发明者,是以波及于仆。喜幸之余,愧何以堪!别后工夫,无因一扣,如书中所云,大略知之。“用力习熟,然后居山”之说,昔人尝有此,然亦须得其源。吾辈通患,正如池面浮萍,随开随蔽。未论江海,但在活水,浮萍即不能蔽。何者?活水有源,池水无源,有源者由己,无源者从物。故凡不息者有源,作辍者皆无源故耳。

译文:我这个居家老叟多次承蒙阁下远道而来,赠予厚重的礼物,这份厚重的惦念之情,令在下不胜惭愧,何堪受到如此厚待!令兄最近又屈尊给我来信,信中礼貌恭敬、情真意切,其中关于居家早晚用功的论述,想来一定是他对我们的学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因此来信与在下交流。在下为令兄欢喜庆幸的同时,也不胜惭愧,何堪受到如此厚待啊!

操则存,舍则亡。离开书本和课堂之后,要继续做好“别后工夫”,践行知行合一,不能因为任何原因打折扣,这个道理正如儒家典籍中所言,大致应该明白。前辈学者曾有“用功到达习惯熟练的程度,然后才可隐居山林”的说法,然而除了用功习惯熟练之外,还必须寻得“本源”。

我们这群人有着相同的缺点:心如池面浮萍,浮萍随开随蔽,内心时明时暗。不管是江还是海,只要处于活水之中,浮萍就不能遮蔽水面。为何?活水有源,池水无源;有“本源”的人,有目标、有活力、有精神、有意志,自己的命运往往由自己掌握;没有“本源”的人,无目标、无活力、无精神、无意志,往往身不由己,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因此凡是自强不息的人都有“本源”,半途而废的人往往是因为没有寻得“本源”。

点评: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曾提出“无我为大,有本无穷”,“有本无穷”和王阳明所言的“有源者由己”颇有相通之意。一个人寻得“本源”,就能够基本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精神归宿、处事原则,而这些是人生能够保持内心安定、宠辱不惊,我心光明的重要基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