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读江弱水《诗的八堂课》之三 声文
2018-11-12 本文已影响39人
旃檀之林
霜竹坐喷矜骨筋,一泓薄暮起氤氲。
琴心已许黏泥絮,悲角浑能啸虎贲。
舞破霓裳展迷蝶,穿过水榭皱涟纹。
载蠕载袅花枝在,转遍蓬山不遇君。

王国维:荡漾处多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
古代m声母的字,如盲昧茂密冥蒙渺茫梦霾暮灭,都与黑暗的意思有关。(发音时口唇闭合,郁卒之感)诗的节奏长短,旋律缓急,语词的音质音色都说明诗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节奏以及扩展而成的旋律简直是一首诗的生命。 但节奏微妙难言, 特别是自由诗, 因为通常 的格律单凭眼睛也可以发现其节奏, 自由诗更微妙的伸缩起伏就只有用灵敏的心灵才能够捕捉。 所以, T. S. 艾略特论自由诗中韵律的幽灵, 说过一句妙语:“ 我们一打盹, 它就欺身向前, 我们一醒, 它就撤。”( To advance menacingly as we doze, and withdraw as we rouse.) 诗的节奏特别是所谓内在节奏, 对于诗人而言, 纯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