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侯逸凡》序

2020-01-08  本文已影响0人  结庐三年

叶江川称侯逸凡“天才在左付出在右” 

齐鲁晚报讯(记者许凯玲)在《天才少女侯逸凡》一书中,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中国国象队总教练叶江川欣然作序,题目为:天才在左付出在右。全文如下:

听到我的老朋友、也是为国象事业做出极大贡献的刘玮要出一本侯逸凡的书,我自然很高兴,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次见到侯逸凡,是在她九岁的那年。当时,山东齐鲁晚报搞了一个国际象棋的活动,邀请我去跟一些少年棋手下车轮赛。记得在现场的有二三十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女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脸圆圆的,眼睛大大的,给我每一招棋都往腰眼儿里塞的感觉,很有韧劲和战斗力。车轮战结束之后,我就向主办活动的刘玮打听小女孩的情况,刘玮告诉我她叫侯逸凡,江苏来的,在山东跟童渊铭学棋两年多了,刚拿到世界少儿赛冠军。我说这孩子很有潜力,得加紧培养。

那时候,我跟操盘齐鲁晚报棋院的刘玮已经有多年交情了,因为山东的国象事业就是他一手搞起来的,所以我们彼此之间也非常熟悉。看到有这么好的苗子,我就跟刘玮和童渊铭商量,准备把侯逸凡弄到北京的国家集训队去训练。刘玮和童渊铭都很支持这件事。没过多久,小女孩就调到国家集训队。之前国家队从来没接收过这么小的孩子,鉴于侯逸凡年龄太小,生活无法自理,家庭条件也不富裕,集训队就特别挤出一个床位,让侯逸凡母亲也跟着一起过来照顾她。当时队里的很多人还颇有微辞,觉得给侯逸凡的待遇太特殊了。但我觉得这孩子潜力巨大,早晚肯定能冒出来,所以坚持给她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在破格把侯逸凡调入国家队后,我对她的日常训练特别关注,一有空就亲自给她指导,而且经常一盘棋一盘棋地向她讲具体的招法。训练期间,她给我的突出印象就是特别用功,一点就通,很有灵性,计算能力也很强,所以进步特别快。

在长期的严格训练中,小姑娘的棋力慢慢得到了提升。以后,我又安排余少腾等国家队的教练带她,而且经常让队里的男棋手陪她下棋,以提高她的综合棋力。

对于侯逸凡棋路的特点,我认为她求胜的欲望很强,属于攻杀型棋手,在棋盘上所表现的,就是积极进攻和勇于搏杀。这一点她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显现出来,其积极进取的风格很让人欣赏,凡是与她过招的棋手,常常因为抵挡不住她凌厉的攻势而败下阵来。

与棋盘上勇猛搏杀不同的是,生活中的侯逸凡具有很温和的性格,对谁都很客气也有礼貌,而且办事很沉稳。虽然已经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她却一直非常谦虚,从过去到现在都是这样,从不骄傲自满。侯逸凡现在也是个明星了,但一直表现得很安静,更没有一点架子,特别讨人喜欢。据我了解,她很爱学习,平时没事儿就看书,因为训练和比赛时间的紧张,她也基本没有太多空余时间再去做其他的事情。

侯逸凡学棋和参加比赛的过程,可以说都是非常顺利的,从山东队到国家队可谓一路畅通,一直按一条正确的轨迹行走。她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刷新纪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侯逸凡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她自身很高的天赋,二是教练的悉心帮助,三是她后天的勤奋努力,四是各方面物质条件的满足。

应该说,在侯逸凡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她所效力俱乐部负责人的刘玮,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这不仅表现在他对侯逸凡从小到山东学棋的学费全免,还包括她日后成长的物质帮助和参赛资金的提供等,并在很多方面配合国家队为侯逸凡的崛起提供了帮助。

第一次接触刘玮,是在 1998 年济南首届全国棋王棋后赛上,那时他还是一名体育记者,业余时间搞了一个国象俱乐部。后来他帮助将要参加世界冠军赛的谢军在济南组织了一个热身赛,我也去了。之后他引进了在国象界教棋比较有名的童渊铭,从培养孩子开始,填补了山东棋类项目的一个发展空白,并开始组建队伍,举办比赛,尤其在国象市场的推广上大展拳脚,做得风生水起。

刘玮是个有热情、能“折腾”、有韧性、有事业心的人,对中国国际象棋事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在担任国家队总教练期间,曾多次在世界大赛前带队到山东沂蒙山进行封闭训练,这都是由刘玮来安排的,其训练效果和以后比赛取得的好成绩,都证明了我们集训的成效。

在 2003 年时我有了创建中国国际象棋职业联赛的想法,跟热心此事的刘玮一拍即合,并得到他所在单位齐鲁晚报、大众报业集团领导的支持。2004 年我们开始做联赛筹划,利用当时在济南举行全国团体赛的机会,召集各队教练领队开会,就国象联赛事宜征求各方意见,并制定了大致的比赛方案。会上刘玮出了很多好点子,尤其对比赛最重要的冠名赞助给予了承诺,这使得联赛很快地向前推进。

在国家棋牌运动管理中心领导的支持以及各省市队伍的共同意愿下,国象联赛终于诞生了,而且一办就是五年,都由刘玮率领的齐鲁晚报棋院总承办,并拉到了山东火炬集团作冠名,保证了联赛运营的资金。回想起来,前五年联赛确实非常不容易,尤其是起步阶段,碰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和刘玮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并获得了成功,包括像侯逸凡等一批年轻人,都通过联赛迅速成长起来。吃水不忘挖井人,刘玮对中国国象联赛的贡献,甚至能用“居功至伟”这个词来形容,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这一观点。借此,我也再一次表达对刘玮的感谢。

如今,我们中国的国际象棋发展形势是越来越好,除了很多尖子棋手,其训练环境、比赛经费和外事活动的联络组织也越来越完善,不排除以后还会有棋手达到侯逸凡这样的高度。但成功的道路并非一条,后人也没必要去复制侯逸凡的成长之路。对于她的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提供条件,全力打造,助力她称霸世界女子国象的同时,也要不断向男子顶尖棋手发起挑战。

希望这本书能够弘扬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为中国国际象棋后起之秀的成长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侯逸凡的确是一个天才,也是个奇才,但天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所谓“天才在左,付出在右”,侯逸凡的成功除了天赋,更是努力进取而来,也包含着很多人的付出。

国际象棋运动千变万化,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我希望侯逸凡能一直保持对国际象棋的热爱,并为之继续奋斗。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挖掘自身的天分和潜力,为国象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童渊铭称侯逸凡为“不可复制的天才”

齐鲁晚报讯(记者许凯玲)在《天才少女侯逸凡》一书中,侯逸凡当年学棋的最重要恩师、齐鲁晚报棋院神奇国象教头童渊铭欣然作序,题目为:不可复制的天才。全文如下:

我到山东任教后第一次见到侯逸凡,她还是个 7 岁的小孩子,浑身上下长得圆乎乎的,透着一种小女孩的自然纯真与可爱。她的家长看来比较注重孩子的营养,因此年少时的侯逸凡有点胖,我说的“胖”不是肥胖,就是身体稍微有点肉有点圆,正常健康的小可爱形象。

侯逸凡刚到齐鲁晚报棋院时,就不太爱说话,有一点腼腆和内向,当然包括现在也是。而且据我观察,她好像随着年龄的增大,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这应该与她所从业的国际象棋有很大关系。下国象是一种相对偏静的活动,而且多半是心理上的较量。一个学国象的孩子,无论生活中有多活泼多淘气,当他坐在棋盘面前,就会变得沉默和内敛,因为这时候他所有的精力全都集中在下棋上,除非他不专注。侯逸凡长期面对棋盘,久而久之沉默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不知道她私下跟朋友们相处时是一种什么状态,但至少在我的观察中,她表现更多的是沉稳与安静。

侯逸凡和她父母当年初次到济南,是我到火车站接的他们。见面后我们简单聊了几句,当时并没发现这孩子跟其他前来习棋的孩子有太大的不同,也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不点儿,会成为将来影响世界棋坛格局的人。也许她异于常人的综合天赋,都隐藏在那小小的棋子里面了。之前家父强力推荐我收下这个学生,我不禁想:她真有说的那么厉害吗?于是,我安排了棋院的几个孩子跟她交战,想在测测她实力的同时也杀杀她的威风。没想到,这个小姑娘竟在短短的时间内,让我手底下的高手全军覆没!

这的确是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我跟她下了几盘棋后发现,小姑娘的思路非常清晰,而且反应敏捷,用时较少,落子果敢,战术组合多样,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我带了这么多年学生,还没见过对棋如此灵感的孩子,因此就断定她是个下棋的好苗子。于是,我找到负责棋院运作的刘玮商量,我们决定将小女孩留下来。刚开始时,侯逸凡的基本功确实不行,需要全方位的纠正,就像一块璞玉,需要慢慢打磨和细致的雕琢,才能显示光芒。

那时我刚到齐鲁晚报三年,正是满腔热忱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好苗子,作为一个教练,我自然很兴奋。侯逸凡机灵、可爱,且棋力的成熟大大超出我想象,达到了同一年龄段男子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女孩习棋的初始阶段,会偶尔比同年龄段的男孩有点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会逐渐被男孩超越。侯逸凡在这方面算是比较“个性”,其实她的父母并没有把她当成男孩来培养,她身上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男孩风格:果敢、坚韧、顽强。

从侯逸凡的成长经历来看,她相对于其他孩子的优势在八九岁时并不太明显,毕竟年龄太小,很多东西都还看不出来。那时她在各个方面都比较平均,包括她的计算、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能力等,并没有显现哪方面特别强哪方面特别弱。侯逸凡的优势应该是在离开我之后的十二、三岁时全面爆发的,她身上的那种冠军气质和强者风范,也是在那个年龄段后开始全面凸显的。

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侯逸凡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稳重和大气;她谦虚、谨慎、睿智,在她身上找不到所谓的大喜大悲;她永远是那么平静、自然,赢了没有其他孩子那种欣喜若狂,输了也不会像有些孩子那样难过得掉眼泪。在下棋过程中,即便处于形势非常不利的境地,她也能保持这种沉稳和冷静的思考,这种素质在她以后的冠军道路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包括她年仅 10 岁就被破格选进国家队并在其中站稳脚跟。

对国际象棋有些了解的人都明白,下国象需要与生俱来的直觉和先天的棋感、好胜心、心理素质、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等,以上各种因素综合考评,侯逸凡就算是比较上乘的,她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好胜心和抗压力。在下棋的过程中,她能比较好地把握棋局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心态相当成熟、稳健,并且下棋时非常好胜,从不轻易和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叶江川来济南下车轮指导赛,和棋的局势基本已定,侯逸凡却不同意和棋,这很让人刮目相看。

有不少人问,侯逸凡的成功能不能复制,我只能说:很难!首先,像侯逸凡这样的国象天才本身就很难碰到,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诞生不了一个;其次,现代社会已经变了,大多机构或个人都看重眼前利益,有多少人能对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孩子去上心?就我个人来说,不仅棋力达不到,现在已经成家立业拖家带口,精力再不像以前那样旺盛;更主要的是,今后也很难再会有像齐鲁晚报棋院那样痴心支持国象的机构。从他人的立场来看,估计也很少能有顶尖棋手会放弃自己的比赛到基层去全身心培养孩子;再者,国象教育越来越普及,教练给个别孩子单独陪练的机会也少了。

在我看来,侯逸凡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她先天超出常人的棋感外,还要归功于她自己以及她家人的执着。每年进入齐鲁晚报学习国象的孩子那么多,但大都坚持不到最后,很多在各种大赛上取得很好成绩的好苗子,最终也因为种种因素而中断了练习,像曾获世界少儿冠军的济南孩子魏晨鹏,他当时的国象天赋并不比侯逸凡差,但离开山东后不知何故就一下子停滞不前了,真是挺可惜的。

在国象上喜欢就是人才,一百个孩子中只有三四个能坚持到最后很正常,只有竞争得少了,厉害的人才更容易显现出来。侯逸凡一直对国象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她就像一块海绵一般,吸收能力非常强,领会能力也非常出众,她属于“国际象棋成就的小巨人”。

抛开棋盘,侯逸凡跟其他 90 后女孩子一样,青春烂漫,少女情怀,爱好广泛,有自己的偶像和梦想,而且富有爱心。作为她曾经的教练,我很欣慰她能这么迅速地成长起来,成就国际象棋发展史上的一个神话,并开启了侯逸凡时代。也希望她一直能保持对国象的浓厚兴趣,在自己选定的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有这么一本书介绍侯逸凡的成长,应该是件好事情,而且是由我到山东之后搞国象的搭档刘玮先生来执笔,肯定有说服力。因为他毕竟是最了解和熟悉侯逸凡的,也一直对她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和帮助。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侯逸凡的深处,并从中得到有益的东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