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第十讲
今天我们分享的重点是学习使用清单法。
问题一,清单法的作用。
昨天我们了解到,“生存时间”分为“主动生存”和“被动生存”。
面对被动、受阻,及无法逾越的那段“生存时间”,我们最积极的做法就是,不断压缩被动生存阶段时间,而增加主动生存阶段的时间。
清单法,就是帮助我们有效压缩被动生存时间的工具,实现个人进步的脚手架。
问题二,启动清单法的准备?
第一,学会察觉自己的情绪。
“察觉”这个认知动作很关键,它是我们觉知和辨认自身当下感受的第一步,让我们准确明白自己难受的原因,避免情绪崩溃,以及更加有效的开启被动向主动地转化。
第二,明白“自律”和“他律”这两个基础概念,王老师分享了一句话,让我深受启发.
她说,“自律的反方向并不是懒惰,而是他律。”
可以看出,生存时间是典型的“他律”,你不想干,但出于生存需要你不得不干,就好比将自己的时间兑换给他人,这里的“他人”并不单指人,也可能是一个公司、一项任务,或者是你的亲人。
而且,在消耗的这段时间里,你自己也清楚知道完成这些与个人追求无关,在这个时间段做的事情,并不是你写进追悼会策划案生平中的任何一项。
那当下,我们要的就是更高效的完成“他律”任务,为自己的主动生存时间争取时间。
问题三,如何使用清单法?
很简单,就是用条目式的方式展现出当下需要完成的每一件事情,并通过勾选的方式,划定阶段性里程碑。
通过清单法,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我们理清思绪、减轻焦虑,不再产生面对一大团事物的迷茫感和无力感,获得静心、专注的能力,渐渐生出对时间和任务的掌控感,减少生存时间带来的压抑和压力。
从概念可看出,“清单法”只需要两个步骤,列单、勾选。
你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清晨大概花5至10分钟的时间,认真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你当天必须完成的三件大事,记住只写三件,人一天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任务会让你产生焦躁情绪,产生“好难”等不愿开启任务的消极情绪。
同时,在每件事情下面,尽可能得细化分解出3至5个的具体推进步骤。
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里的步骤不是简单的描述,必须是可量化、可检验的具体指标性任务。
比如,今天你的工作是完成年度工作报告的撰写。
那么第一,你应该是向各科室收集他们的资料和数据;
第二,有效整理;
第三,依据资料整理,列出报告框架,拟定一级和二级标题。
第四,整合材料依次装入拟好的框架。
第五,校对检查,看语句是否通顺,词语用词是否恰当。
同时,明确的每个阶段任务,你还应该有意识的圈定完成时间,这样能够给自己一定的紧迫感,更加专注于当下的工作。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清单法,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最有效方法。
请列出你今天需完成的三件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