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网课都算不上在线教育,虚假繁荣的线上教育"伤害"了谁?20
是的,我相信在线教育一定是未来趋势,但此次因为疫情隔离,学生延迟开学而催生的80%网课,都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在线教育。
至少我观察到是这样的。
这一轮网课大致分三种形态吧,公立学校的网课算是“大一统”类型,民办双语类或国际化学校会加载些自己的设计和特色,算是“小而美”,第三种网课来自机构,算是“产品化”的课程。
这三类我都特别去了解了一下,为的是想弄清楚,疫情之下促成的到底是“在线教育”的春天,还是冻土仍然坚硬。
实际上我自己的孩子也正在经历这一场在线教育的全民实验,这使我不仅能从“在线教育”的逻辑上去看在线教育的得失,还能从用户体验上去感受这个“现象”。
首先看“大一统”类型的网课。我觉得这一类型网课完全暴露了大家对“在线教育”的一个误解:那就是觉得“开个视频就是在线教育”,排练排练,然后对讲课的“脚本”做些编辑优化之后,架上摄像机,就叫在线教育。
但实际上,这种“高度还原”线下课堂的视频,离在线教育远矣。
且不说课讲得如何,只说这种形式,与真正的课堂相比,至少出现了三重崩坏。
一是教师节奏感的紊乱;二是班级生态的崩坏;三是师生间“时差”困境。
第一是节奏感的紊乱。
今天老师上课,无论是公立课堂还是引入个性化教育的国际范课堂,对知识点的“灌输式”教学,或多或少都被现代教学法迭代了。
现代教学法的意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老师会做更多不同形式的引导,帮助学生巩固。
我女儿在公立小学念书,我去参观过学校的公开课,一堂课时间里,老师除了讲解内容,会分组让小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讲述,这就是或多或少引入现代教学法的课堂。
但是换到在线模式,老师其实没有机会,也没有技术支持去做这样的巩固,一刀切的内容让小学生又回到了“靠天收”听课的状态。
老师的感觉很像断腕的壮士,能感觉出来网课与孩子的差距在哪里,却很难弥补,且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家长的陪读程度都不一样,对老师来说,对班级的掌控感和节奏感,都被一道屏幕截断了。
第二是班级生态的崩坏。
什么叫做班级生态,其实是一个同伴学习的概念。
小学生通过注意同班同学回答问题的陈述、当堂自己解决问题的反思、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体验,去感受相同知识点,同伴是如何理解的,“我”的理解是相同还是不同,同在何处,不同在何处。
这是学习的生态,而“网课”隔断了这种生态。
第三是“时差”困境。“时差”困境其实跟前两者相关,但表现形式会很值得思考。老师和家长其实都在关注同样的问题,这样上课,我的孩子到底学得怎么样?
对于老师来说,孩子接触每门学科的时间,就是对着电视的20分钟。隔着网络,我都能感觉出老师的压力和焦虑。
每天20分钟,这知识点到底掌握的是好呢还是不好呢?这开学了,网课的内容是重上呢,还是就当上过了呢?重上浪费时间不说,这自以为“得之矣”的熊孩子能好好听吗?不上呢?这知识点真掌握了吗?
所以老师会一直跟家长说,预习复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做些练习。
然后家长也很崩溃啊,每个老师都以为孩子只学了20分钟,其实孩子从早上8点到晚上5点半,连着体育课,一通跟下来,可真没啥空闲。
等晚上一回顾知识点,发现要回炉的地方多了去了,一抬头,发现睡觉时间早过了。
这是“大一统”的网课,“小而美”呢,我放在最后说。我先来说说机构的。
机构开网课,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网课传统的,二是疫情之下,没奈何赶鸭子上架的。后者甚至还不如大一统网课,两个方面很难摆平,一是上课效率,二是控场。
孩子分分钟把网课玩成点赞聊天室,根本拉都拉不回来。
但是有网课传统的机构。不点名了,除了被挤爆的意外状况,总体还是贡献了很多在线教育的积极范例,总结出来有这样几点:1、对知识点的精细化拆分;2、课堂流程与节奏的成熟;3、交互练习获得即时学习反馈。其实这三点做得相对成熟的网课,对“大一统”式直播课的问题,或多或少是有些借鉴意义的。
而通过这三点观察,我只想吐槽一句,那些头部机构花了那么多金钱、人力和时间研发设计的网课流程,难道不值得其他网课发起单位研究一下,吸取点经验吗?
最后我再来说那些“小而美”的,我觉得与机构在线教育相比,他们贡献了另一种经验。
因为机构的“产品化”网课,虽然在节奏感、控场、反馈与评估上做得不错,但唯一无法反驳的质疑就是——这是“教”的产品化呈现,却没有“育”的内涵。
那么一些民办双语或国际化学习则在“育”上有些独创性做法。
这期间,我刚好跟一个教育集团的老师聊天,谈及在线教育,她给我描述她们学校的做法。
首先是发给学生一份学习指南,描述清楚学生需要自学或有所准备的内容,继而在线过程,重点还是如同一个线下的课堂,或是更像我们的线上会议,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老师再汇总,给予各个学生不同的指导,同时分别安排下一个周期的准备工作。
在这样的“在线教育”中,知识点与教学法反而有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
但是我知道哈佛和MIT的一些创新项目,是采用过这种“各自学习,集中讨论”的模式,并且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分布式学习(distrubuting learning),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向每个人学到新东西。当然作为课程,分布式学习要建立在每个人都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但我后来又想,这也许是一种更适合3年级以上的学习方式。
无论如何,从可汗学院到分布式学习,在线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个性化学习”,而不是存在于线上的一刀切式学习。
在线教育的精细化之路、与教育之规律并行而不悖的探索、迭代之路,还有的好走。
还是那句话,我相信在线教育是未来趋势,但我不希望我们的孩子,迷困在逻辑错误的在线教育虚假繁荣里。
文章来源 90分妈咪
发布于 14:49
记得关注我哦